即將上映、講述六十年代事物的電影《歲月神偷》,在柏林影展中得到水晶熊獎,同時喚起了大家對舊建築的一份情懷,可惜隨着市區重建的步伐愈見加速,戲中的唐樓已買少見少。不如趁它們尚未被拆卸或面目全非之前,行街時順道去看一看。
撰文:王文樂
部分攝影:方偉堅、王文樂
模特兒:Bunny(Talent100)
《歲月神偷》電影主要的取景地上環永利街,成了各路影迷、懷舊迷的「朝聖」地點。可是,永利街早已納入政府的市區活化計劃之內,就如之前的灣仔「囍帖街」一樣,所謂改建活化就是先拆卸再重建,因此在社會再次喚起了一陣保育的聲音,期望能保留整條街或當中的部分樓房,以留住這些別具香港特色的建築物。
因外牆一直以來都髹上藍色而被稱為「藍屋」,建於1922年,樓高4層,主要以木材建成,建築風格混合中西色彩,並且建有洋式露台,而其木製樓梯上,還保留了當年給「倒夜香」工人作辨識之用的數字符號。因其建築特色,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物。現被納入市建局的活化計劃,整幢樓宇將會被保留,並會由房協發展為主題旅遊景點,構思中的設施包括茶藝館、茶居等。
地址:灣仔石水渠街72~74A號
整個建築群於1920年代中期興建,採用傳統中國式唐樓建築風格,樓宇上層為住宅,而地下則為商舖,已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物並歸入市建局活化計劃之內。茂蘿街一面的六座唐樓將會進行復修工作,以發展為文化創意產業用地,但巴路士街一面比較殘舊的樓房,則只保留外牆,其位置將會興建一個小型公園。前住採訪之時,綠屋外圍已被圍上圍板,相信很快開始修繕的工作。
地址:灣仔巴路士街6~12號及茂蘿街1~11號
大部分唐樓都設有騎樓,以供住戶夏天乘涼或聚會之用,為當時缺乏晚間娛樂的勞動階層提供消閒或三兩知已聊天的地方。其中,有些騎樓由磚砌支柱支撐,橫跨在唐樓前的行人路之上,形成一條長長的迴廊,由於這種建築風格源於廣州地區,所以被稱為「廣州騎樓」。早年在九龍太子、旺角都能找到,但現時大多已被拆卸、改建,所以這路段3幢大約建於1930年的唐樓更見珍貴。
地址:皇后大道東186~190號
居於永利街附近的一名街坊指:「永利街同中上環商業區有一段頗遠的距離,只要不影響規劃發展,保留及活化這些舊式建築物都未嘗不是好事,但一定要盡快做好修繕加固的工程,以免再次發生紅磡馬頭圍道的事件。」
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發展服務傳訊主任周希旋表示:「現時有關對古蹟保育的發展處於一個進程之中,無論市民還是政府都需要學習,甚至乎被教育,以明白如何才可在保育及發展中取得一個平衡點。」
現時大熱的樓盤,都以一個「豪」字為賣點。若返去三、 四十年代,無論豪定唔豪,這類樓房都會被統稱為「洋樓」,而且只有洋行高層人士才住得起。一般平民百姓,大都只能居住在唐樓或由唐樓分間成的板間房。可見當時「洋樓」與「唐樓」之間,不但是兩種不同樓宇建築風格,更形成了當時社會兩個不同的階層。
本港較為早期的唐樓,樓高三至四層,以青磚為主要建材,而屋頂就以木及瓦片構成。此外,部分唐樓會用作「前舖後居」,地下為店舖,樓上其餘樓層則為貨倉、帳房及店主的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