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港今年一至八月有二十四宗立克次體病呈報個案,較去年同期的十六宗為高。傳染病專家鍾世文估計,個案不只此數,因為他診治過不少個案,雖然化驗結果對立克次體細菌呈陰性反應,但病人出現皮膚黑點、發燒、全身出疹等明顯徵狀,而且使用合適的抗生素後又迅速復原。因此,他估計本港可能出現立克次體細菌新品種,只是現時使用的化驗方法均無法檢測出來,此結論尚需深入研究。
首周呈陰性 憑病徵斷症
鍾世文解釋,感染立克次體細菌後的頭一周進行化驗,結果多呈陰性,要兩周後再進行測試,化驗結果方呈強烈的陽性反應,因此醫生往往要憑病徵斷症,先處方合適的抗生素治療病人,再等待化驗結果證實。不過,鍾世文近年遇到不少個案有明顯病徵及對抗生素反應良好,化驗結果卻呈陰性,因而估計本港出現新品種立克次體細菌,可能是現有細菌的輕微變種,令新變種細菌無法被檢測出來。
他認為,立克次體病有上升趨勢,與港人熱衷郊外活動有關,他過去曾接獲有市民到愉景灣及薄扶林郊野公園遠足後受感染,今年接獲的個案則大部分曾到石澳郊野公園遊玩。他呼籲市民行山前做足預防措施,使用驅蚊劑、避免穿拖鞋和涼鞋、將褲腳塞進襪子裏以防被病媒叮咬。斑疹傷寒的潛伏期通常為十至十二日,而蜱傳斑疹熱的潛伏期為六至十日,因此遠足行山後皮膚無故出現黑點,應及早求診和告知醫生曾到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