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到病除:重症肌無力症愈夜愈嚴重

本文重點

香港約有一千名市民患上重症肌無力症。重症肌無力症病人因免疫系統失調,自身產生抗體,影響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傳遞,令肌肉的收縮受阻,無力正常活動。

切胸腺治療

這種影響肌肉活動能力的疾病,多數發病於20至40歲,或60至80歲人士身上。部分病人只有眼部肌肉受影響,出現眼皮下垂、複視;也可導致四肢無力、疲勞、說話不清、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嚴重會有生命危險。病情在不同時間有變化,早上通常較不嚴重,但隨着肌肉使用增加,每天較後時間情況會轉差。因這病與胸腺增生有關,部分病人可透過切除胸腺而改善病情。

患者亦可透過藥物控制病情:

1)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如俗稱「大力丸」吡斯的明,透過抑制能分解乙醯膽鹼的酶素,令乙醯膽鹼積聚,延長神經傳遞的作用,改善肌肉的力量。副作用包括腹瀉、腹痛、暈眩、嘔吐、口水分泌增加。加服另一種藥Propantheline,可減輕如腸胃過動等副作用。

2)類固醇:如潑尼松龍。若「大力丸」控制病情未如理想,需加服類固醇。初時劑量會逐步提升,當病情受控,劑量才會慢慢調校至最低有效分量。長期服食類固醇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體重上升、骨質疏鬆、增加受感染機會等,通常需同時食鈣片和胃藥。

3)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屬二線控制藥物,藉抑制活躍之免疫系統來控制病情。與類固醇同用,可減少類固醇的所需劑量。

其他療法包括注射人體免疫球蛋白,如情況危急,亦以血漿置換作治療。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