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油價年尾下瀉 專家跌眼鏡

商品價格今年表現不振,油價更是如坐過山車,紐約期油十月初升至每桶76.9美元的近四年高位,較一六年低位幾近翻了兩倍。但十一月初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制裁,油價不升反跌,紐約期油在制裁生效後數天已自十月高位累瀉超過20%。紐約期油周一收報每桶42.53美元,創去年六月後收市新低。

油價如此反覆,與美國不無關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伊朗制裁生效前數月,揚言會嚴厲執行制裁,又連番要求產油國增產填補供應缺口。然而,特朗普最終放寬制裁,包括中國、台灣、日本和韓國在內,八個國家及地區暫獲豁免,可繼續自伊朗入口石油,結果導致市場供應較預期多。

美元強勢加重沽壓

在頁岩油革命下,美國產油量暴增,成為全球供應一大主力,加劇油市供應過剩疑慮。市場資料顯示,美國九月份產油量達到每日1,165萬桶紀錄新高,十月份產油產維持相若水平。

美元強勢亦加重油價沽壓,由於原油以美元計價,美元升值,即以外幣購買原油變相「加價」,而國際貿易關係緊張等因素影響下,全球經濟增長以至原油需求呈現放慢。

隨着油價大瀉,較早前專家估攀上100美元的預測一去不返,今年中才宣布增產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盟國亦於十二月會議上掉頭減產,同意減產每日120萬桶,幅度較市場預期大。

除了油價之外,原材料如金屬的價格同樣受壓,標普GSCI商品指數今年累跌約17%。高盛維持商品好友本色,十一月底發表報告唱好商品明年前景,預料原材料未來數月可錄得約17%回報,力撐現時是買入原油、黃金和基本金屬的極吸引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