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美領袖在早前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同意就貿易戰暫時停火,但談判前景未明,之前貿易關係緊張的影響亦開始浮現,加上美國減稅效應減退、股市高位調整,以及央行紛紛「收水」,全球經濟明年勢放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十一月底表示,最新數據顯示環球經濟較之前一個月惡化。IMF十月九日已下調全球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至3.7%,較三個月前估計少0.2個百分點。
事實上,全球各地經濟動力最近明顯減退,德國、意大利及日本第三季經濟出現收縮。南韓及台灣十一月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兩地製造業呈萎縮,後者更創一五年十月來新低。
即使是表現最強勁的美國,經濟亦已由上半年的高速增長放緩下來。聯儲局持續加息,已令對利率敏感的樓市顯著降溫,油價十月從高位急跌,勢對產油州份如德薩斯及北達科他的招聘和投資造成打擊。其他放緩迹象包括通用汽車(GM)十一月底宣布裁減1.48萬個北美洲職位,而本月初美國債息出現倒掛,更被視為衰退的先兆。
展望未來,英國脫歐不明朗及意大利與歐盟的財政爭拗勢繼續困擾區內經濟前景。英倫銀行警告,一旦出現「硬脫歐」情況,即未能達成貿易協議,必須即時調節新關稅,將拖累英國經濟明年陷入衰退。另外,IMF報告上月底亦指日本的經濟下行風險較一年前高,當地明年十月調高消費稅率至10%,勢造成消費和投資較預期波動。
今年底離任的IMF首席經濟師Maurice Obstfeld本月警告,美國經濟將受環球放緩打擊。事實上,愈來愈多經濟師估計,美國最快二○二○年陷入經濟衰退,評級機構標普於十一月更預測,美國未來十二個月出現衰退的機會率,由八月時10至15%,上調至15至20%。
全球央行明年普遍傾向收緊政策或部署「收水」,意味經濟增長責任需落在政府身上。經合組織(OECD)十一月警告,各國應隨時準備透過減稅和增加開支,以應對環球經濟再次陷入衰退。摩根大通亦料,若各國放鬆財政刺激政策,將為明年全球經濟增長額外貢獻0.3個百分點,扭轉一○年至一六年每年平均削去0.4個百分點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