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加快開放內地汽車行業,在四月宣布逐步放寬外資車企持股限制,七月下調進口車關稅至15%。券商認為,進口車與國產車將加劇競爭,依賴合資企業的車企料前景堪憂。
本港上市的中資車企中,除吉利汽車(00175)外,幾乎都與外資合組公司。華晨中國(01114)與長城汽車(02333)均與寶馬合作,長汽主要合作生產新能源車。北京汽車(01958)分別與德國戴姆勒及韓國現代汽車成立合營公司。廣汽集團(02238)則與日資車企如本田、豐田及三菱汽車等合作。東風集團(00489)與本田、法國雷諾汽車及瑞典富豪集團合作。
發改委宣布將對外資車企股權限制「鬆綁」後,德國寶馬十月增持與華晨在內地的合營公司股權至75%,成為首間在華取得「絕對話事權」的外資車廠。華晨股價隨即暴瀉,截至本月廿四日,華晨今年累瀉達72%。
券商大和資本表示,相信中國未來將會進一步降低或取消進口車關稅,預期進口車與國產車的競爭將加劇,主打豪華車的合資車企首當其衝,華晨料最受影響。惟該行補充,考慮到成本優勢,外資車企目前仍傾向於在中國生產汽車,短期影響不會太大。
華晨中期業績顯示,截至六月底止上半年,公司純利按年增54.34%至35.66億元(人民幣‧下同),華晨寶馬純利貢獻36.77億元,意味撇除寶馬汽車銷售,華晨其他業務均處於虧損。
志昇証券研究部董事麥嘉嘉指,合資車企的盈利主要靠外資品牌車款拉動,單靠其自主品牌汽車銷量估計公司盈利難「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