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造業從業員有超過35萬人,對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大概是5.2%,是香港經濟一個非常大的動力。政務司司長早前表示,投資基建等於投資未來。預計未來五年,香港每年的整體建造工程量會維持在2,500億至3,000億元的高水平。
雖然,建造業充滿發展機遇,惟面對不少隱憂,包括生產力偏低、建築成本高昂、技術工人短缺、社會認受性低、工藝褪色等挑戰。建造業內目前有四成的技術工人,平均年齡更已達55歲以上。所以要繼續肩負起香港發展的大旗,建造業必須改革!
政府現正帶領行業推行「建造業2.0」,提出以「創新、專業化、年輕化」為三大支柱,為建造業帶來可持續的發展。
首先推出一系列措施,鼓勵創新思維和善用高端科技,以提高生產力、施工效率和項目表現。
從今年開始,所有預算達3,000萬元以上的政府基本工程項目,其設計必須強制使用「建築訊息模擬技術」(BIM):即是透過特色電腦軟件以數碼方式展示設施的實體和功能特性,建立共享知識資訊平台。
目前,政府更以身作則,在個別外形設計重複性強的公共工程引進先導的「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即是將樓宇建築以立體單元形式,包括結構、室內裝修、屋宇設備,甚至家具在工地外的工廠預先完成,運到現場以疊積木方式組建。可以預見,「工業化」會是未來建造業的大方向。
政府為推動業界更廣泛使用創新建築方法及新科技,以促進生產力、提高質素、改善安全和提升環保效益,更撥出10億元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基金將涵蓋科技應用及人力發展,鼓勵業界採用本地及海外已測試之創新建築方法及科技。
此外,建造業必須在工地安全、工程監管和建造質量為大前提下,加強政府和私營機構在項目領導、項目管理採購能力及專業技術和作業等方面的表現,以提升業界專業水平。
政府方面,發展局正為3,000名政府專業人員提供項目領導及管理技能的培訓課程,以提升項目推展能力。至於業界培訓建造業技術人才方面,則主要由新成立的「香港建造學院」支援,提供優質及專業課程。
另「建造業議會」從一七年已開始優化工程分包商註冊制度;只准許註冊技術或半技術工人可從事某些指定的工種,專工專責,從而建立專業、盡責和良好操守的分包商隊伍,提升安全和專業技能。同時鼓勵建造業界推行工人月薪制,為工友提供穩定可靠收入、增加歸屬感。
要解決人才短缺等問題,透過使用先進科技、加強安全、提供整潔環境等可增加對更多年輕人入行的吸引力;將建造業改變為一個提供持續進修、專業知識性強及有前景的行業。
一直以來,建造業承擔着為香港建設更美好未來的重大使命。然而,面對多重挑戰,政府及業界必須充分合作,共同努力落實更多措施,在保證質量安全前提下、進一步提高建造業生產力和成本效益,走向創新、專業化及年輕化的建造業2.0新紀元。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
作者:陳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