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在發表半年度報告前,披露了截至八月各國持有美債狀況,反映債主分布起了微妙變化,全球愈似走向「兩極」,一方擁抱美元;一方則有意「去美元化」。
數據顯示,中國八月減持美債約59億美元,為連續三個月減持,持有總額跌至1.165萬億美元,逐漸遠離紀錄高位約1.2萬億美元,為一七年六月以來最少,但仍是美國最大債主;次位的日本亦減持約56億美元,總額降至1.03萬億美元,為一一年十月以來最低。
值得留意的是,俄羅斯在今年三至五月大手減持美債持倉逾八成,持有量由三月的961億美元劇減至149億美元後,早已不再被列入美債海外持有者名單,八月同樣沒有蹤影,反映該國被美國加大經濟制裁後,已徹底實行「去美元化」,資產轉到歐元及人民幣。
中日俄減持美債,接貨的主要是巴西和愛爾蘭。巴西八月增持美債181億美元,可謂完全承接中日減持額度有餘,成為美國第三大債主;愛爾蘭亦增持156億美元,為第四大債主。沙特阿拉伯、英國、盧森堡、開曼群島等亦有增持,沙特持倉更創1,695億美元新高。
數據反映隨着中美衝突加劇,加上俄羅斯對西方社會怨恨日增,全球化愈來愈有變質趨勢,開始形成了靠攏美國或「去美元化」兩大陣營,令人聯想起上世紀美國與蘇聯的冷戰,有專家就此警告,接下來的金融危機會超乎想像,主因是確實有國家不願再與美國為伍,在美元地位弱化下,聯儲局「放水」救市這招變得行不通,亦意味着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秩序終結。
從歷史角度上看,美國未冒起前,全球霸主是英國,再之前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她們的貨幣都曾是儲備貨幣,反映美元霸權未必永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已顯示,美元在全球央行外儲佔比已降至62.3%,創一三年以來最低;歐元、日圓,以及人民幣佔比則明顯提升。
美債不僅需求大不如前,供應卻要增加。據美國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一七至一八財年剛在九月完結,財政赤字按年大增17%,達7,790億美元,創一二年以來最高,由於經濟未如一二年般惡劣,財赤竟大增,強化了外界對美國財政及經濟可持續的擔憂。美國借貸度日,圈錢靠發債,在這前提下,美債是否最穩妥惹激辯。
須警惕的是,有國家持續減持美債,將令債息趨升,繼而帶來融資成本上揚,最終又會引發金融危機。面對歷史巨輪,普羅大眾在此時此刻,減少借貸槓桿方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