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金融科技恐受制「維穩」需要

外電報道,在騰訊(00700)及螞蟻金服推動下,內地手機支付急速發展,去年共處理17萬億元人民幣手機支付交易,現時逾87%的銀行交易已可經網上或手機處理,較一○年時大增逾40個百分點,手機支付技術亦開始伸延至各類網上理財及產品投資服務,令內地成為全球最大電子支付市場。

但金融科技或不利傳統銀行業,現時內地國有銀行員工規模高達300萬人,單計農業銀行(01288)就有50萬人,其規模隨時高於滙豐及摩通的員工總和。

逾50萬櫃員面臨失業威脅

交通銀行發報告指,未來十年將有逾50萬名內地銀行櫃員需面臨失業危機,或轉到其他工作崗位,料多間銀行將要煩惱如何安置員工。中央政府將憂慮科技發展急速,隨時令大量銀行職員「飯碗」不保而影響社會穩定性。

報道引述一名駐深圳的羅兵咸永道金融業人力資源主管指,不少銀行為此已逐步提高入職門檻,如須持有金融或經濟相關學位,並需精通英文,才可確保具競爭力的職員不易被取代,有助發掘其他機遇。

值得留意是,不少銀行陸續引進人工智能櫃員服務,自行協助客戶認證身份及處理各項服務,令市民對實體銀行需求大減。建設銀行(00939)則指出,該行客戶需處理大筆金額時,仍傾向到分行使用服務,尤其居住市郊地區客戶對分行需求特別大。

事實上,國際銀行普遍傾向利用科技為公司「瘦身」,外媒早前引述花旗投行指出,計劃科技取代銀行員工職位,五年內裁減約1萬名科技與營運部門員工,佔部門員工數目一半。滙豐控股(00005)亦預料,未來五年最多有5至10%職位會被科技取代。高盛則指,發展科技可創造線上客戶服務員此類新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