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衝突 釀金融戰

中美貿易糾紛不斷升級,加上聯儲局接連加息,除令中國貨幣政策進退維谷外,亦使全球經濟受壓。有分析更指,中美博弈已演化至金融戰,多個領域成為戰場,包括利率、稅率、外匯儲備貨幣、債券,甚至結算系統,或明或暗都成為雙方的角力場。

大和資本亞洲(除日本外)股票研究部首席經濟師賴志文稱,中美金融戰已「開打」,而華府最強武器就是其美元身兼全球儲備貨幣,「美國本身擁有一個好強嘅儲備貨幣地位,中國咁多年都想(用人民幣)代替佢(美元),但代替唔到。」

聯儲加息衝擊中國

他續指,十年前金融海嘯爆發後,美國聯儲局推行三輪量化寬鬆政策,令便宜的美元游資流竄新興市場,給予中國擴充基建、以至「一帶一路」等的資本,現在到了收回這些「甜頭」的時候。美國已到了「深化收水」的「台階」,從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今年攀升,日前更上調最優惠利率可見一斑。市場不要把特朗普批評聯儲局加息的言論當真,實際上華府「不介意」美息上揚,因可對中國經濟構成壓力。

人民幣升跌陷兩難

賴志文坦言,人民幣匯價正陷入升跌兩難的局面。他解釋,隨着美國加息,熱錢已減少流入中國,甚至離開人民幣資產,中方要穩定資金流的唯一方法是加息,否則就要利用外匯儲備托價,問題是兩個選項均會收緊國內信貸環境,直接打擊樓市和企業債務,中國又似乎沒條件這樣做。他相信當局應該會調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為市場注入流動性以穩定經濟,並認為中國會讓人民幣貶值。

不過,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強調,聯儲局加息是調節美國經濟,不能稱之為對付中國的武器,特朗普對中國發動「金融戰」對美國無甚麼好處,因華府也是借貸度日,逼到中國拋售美債隨時變「雙輸」。

鬥減稅圖刺激經濟

另外,特朗普上任後大減企業稅,透過財政赤字刺激經濟,令人聯想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總統列根的經濟措施。中國近期亦降低其他國家的進口關稅,並有意減輕民間稅務負擔,令人視稅制為中美經濟角力另一「戰線」。

莊太量認為,廠商來華設廠投資,目的是要捕捉龐大的中國消費市場,故不用擔心美國減稅會分薄投資中國的資金,不能將香港和新加坡之間減稅搶商機的邏輯,套落中美減稅。但中國政府「都要睇住盤數」,由於國營企業佔經濟活動比重較大,因此給個人和企業大幅減稅後,從經濟活動擴張所收回來的稅收能否彌補減稅失去的收入,乃中央需考慮的地方。

賴志文則稱,減稅是好,中國可從此抗衡貿易戰和信貸環境所構成的威脅,問題是減稅令財赤惡化,列根和特朗普能這樣做,因美元乃全球儲備貨幣,新發行國債不愁銷路,撐場者大有人在,資金現也回流美國。然而,中國要彌補財赤,要不在減稅的同時巧立名目,就是要人民銀行和銀行體系吸納新國債,均令人民幣有下行壓力。

此外,賴志文重申,即使中國悉數拋售持有的美國國債以進行報復,華府本來預計債息會抽升,因此不怕中國拋售美債。不過,中國拋售美債後換回現鈔會導致美元匯價飆升,中國大量外債絕大多數也是美元計價,因此需要以更貴的價錢取得美元償還外債,到頭來還是傷及中國自己,多過傷及美國。

隨時發動金融制裁

現時中美關係沒改善迹象,市場關注美國會否向中國施以金融制裁,例如在國際結算系統上。莊太量認為,中美經貿往來頻繁,不見得華府需把戰線延至這方面。但賴志文警告,華府就算不至於全面封殺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融資,惟要針對個別官員或企業實施制裁,可用的理由非常多,故從這角度看,中美「金融戰」有機會擴散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