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多時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終於正式亮相,多個部委被裁撤、改組。內地財金監管系統將由「一行三會」(即中國人民銀行、中銀監、中保監和中證監)改為「一行兩會」,中銀監和中保監將合併組成「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留中證監,新組建的「銀保監」,主要職責是依法監督管理銀行業、保險業,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而擬定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的職責,將劃歸人行,意味着央行地位將會進一步提高。此次將銀監與保監合併,主要是針對近年金融市場的快速膨脹,凸顯混業經營現狀下,包括各種銀行理財產品和信託資金的影子銀行業務大幅膨脹。
據估計,中國的影子銀行的規模已達7萬億美元,佔全球總值約百分十五點五,但監管力度卻未能跟上,金融風險不斷高升。市場一般認為,隨着加強人行的定立統一監管法規的能力和建構一個新機構來提升對銀行和保險業的整體監管,將進一步有利防範金融風險。這次改革是一九九八年中保監成立和○三年創立中銀監以來,內地最大的一次金融業監管改革。
筆者整體同意合併後的監管機構,能較有效制訂和執行監管法規,但筆者並不認為新機構能根本解決金融體系的風險問題。中保監現時監管2.7萬億美元的保險資產,而中銀監則監管內地逾4,000間銀行,合共資產約40萬億美元,可見銀行的資產值遠超保險業,要有效監控金融風險,就必須從銀行的「表外活動」(Off Balance Sheet Activities)着手,讓影子銀行的活動有效被監管。
筆者在這個專欄已多次分析影子銀行在過往十年快速膨脹的原因。簡單來說,○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中央推出4萬億元經濟刺激方案,紓緩外圍經濟下滑對中國經濟帶來的衝擊。地方政府為了完成上級政府的指令,紛成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向銀行體系進行大規模借貸,銀行為了避開銀監對貸款額度及其他貸款的監管,便發展多渠道的「表外活動」(如財富管理和信託資產) ,令貸款大增,當中包括不少效率低及過度投資的項目,無可避免造成產能過剩和資產價值下調的結果,違約風險上升,亦令銀行的壞帳情況轉差,金融風險無可避免。
要令金融風險受控,兩會合併只是一個小進步,相信新監管機構需要一段時間磨合,讓人行可以整合兩個專業部門的監管工作,中央更要賦予人行更高的獨立性對商業銀行的貸款行為進行監管。
長遠而言,中央不能夠再像○八年一樣,利用銀行體系的貸款完成政策性目標,商業銀行的貸款一定要以市場原則(回報與違約風險)作為貸款的準則,讓貸款質素改善,才是減低金融風險的最有效方法。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及經濟學教授
作者:鄺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