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經濟體去年一同錄得增長,為○七年以來首次,隨着經濟漸入佳境,失業率自然回落。不過,實體經濟數據向來最滯後,根據往績,這未必是好消息。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領先經濟體失業率全線創下多年新低。其中,美國跌至百分之四點一,為○○年十二月以來最佳;歐元區降至百分之八點六,創○八年十二月以來最少;日本削至百分之二點四,為九三年四月以來最威;香港為百分之二點九,是九八年一月以來最好;中國失業率則由於受戶籍等問題影響,向來僅是參考值,但預計實際也不會太高。
大部分主要經濟體達到「全民就業」水平,這反映甚麼?若根據聯儲局前主席耶倫篤信的「菲利普斯曲線」經濟理論,下一步就是通脹升溫、利率上揚。因這理論主要證明失業率與薪酬增速有明顯的反比關係,即實現了超預期的充分就業後,理論上會導致薪酬上升,繼而刺激通脹,央行則要透過加息防止經濟過熱。
若借鑑美國歷史,自一九四八年以來,極低失業率往往完美地預示衰退正來臨,因過去七十年,其中有十次失業率到了平均值百分之四點一的周期底部後,經濟往往就在一至十六個月內陷入衰退,兩者時差平均約九個月。恰巧地,美國失業率現時正正處於百分之四點一。更糟糕的是,股市「熊市」也有跟隨低失業率的特徵,例如○○年三月,熊市開端就始於失業率見底,只有一九七三年是例外。
事實上,聯儲局在經濟預測中,也不自覺間傾向認為下一場經濟危機將在二○年左右來臨,主因是當局估計,屆時美國經濟增長會跌到百分之一點六至二,同期失業率則料從百分之四點一回升至百分之四點六,這一跌一升與衰退徵兆非常脗合。「鱷王」達利奧近期亦言之鑿鑿,預計衰退最快在兩至三年內來臨,屆時恐非常痛苦。
現時更大的煩惱是,無論是美國、歐元區、日本,都出現「低失業率但低通脹」的難題,令央行在制訂貨幣政策上進退維谷。若繼續「放水」谷通脹,由於失業率已很低,只會加劇資產泡沫;若加快「收水」,又隨時陷入通縮恐慌。這就是為何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近日指出,必須觀察薪金能否加快增長的原因。
歷史已證明,當企業大量倒閉及裁員時,反是經濟衰退尾聲的先兆。同一邏輯,現時全球主要經濟體一同處於多年低失業率,恐已預示經濟衰退近在眼前,投資者確實不宜過分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