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場波動 全球風險升溫

環球經濟步向復甦,大宗商品價格紛紛反彈,尤其主宰全球通脹命脈,被喻為「黑色黃金」的石油,近日價格從去年六月低位累升逾五成。眼見減產奏效,各大產油國也食髓知味,沙特及俄羅斯放風進一步延長減產,此舉勢必掀動全球通脹風險急速升溫,投資者要慎防低息環境隨油價上升一去不復返。

去年十二月,石油輸出國組織及非油組成員俄羅斯延長減產協議,把原定今年三月屆滿的減產期延至今年底,同時提出年中重新評估。市場本來預期,各自為政的油組成員,能共患難未必可共富貴,中期評估純粹是打破協定,為減產鳴金收兵鋪路。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油組一哥沙特與俄羅斯表示,不但執行減產協議至年底,還暗示減產合作可能持續至今年之後,迅即掀動國際油價近日逼近65美元一桶的三年新高。

回看一四年油價由過百美元急跌,產油國紛紛陷入財赤,對油價回升當然求之不得,盡量延長更好。事實上,沙特今年財政預算高達2,6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若非油價回升帶動財政收入,預算財赤勢必再創新高。市場保守估計,沙特靠慳靠變賣家當,平衡預算最快也要二○年才可實現,加上國營最大油企沙特阿美今年上市在即,作為油組領頭羊,豈有不企硬繼續減產托市的理由。

金融海嘯十年,全球央行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開動印鈔機、直升機式撒錢避過一次全球性的經濟大崩潰,全靠似有若無的通脹環境,就連即將卸任的聯儲局主席耶倫亦屢次表示,無法解釋美國近乎全民就業、經濟一枝獨秀,但通脹卻依然低企。

今次油組減產意外地齊心,減產執行率近月持續「超額完成」。同時間,美元弱勢刺激商品價格進一步向上,伊朗與委內瑞拉等地政局動盪,推高石油地緣風險溢價,通脹催化劑湧現,令反映長期利率及通脹走勢的十年期美國國債孳息,近日已急升至2.66厘,創逾三年高位,通脹大有山雨欲來之勢。

油價牽一髮而動全身,不但帶動運輸成本上升,作為人類應用最頻繁的石化能源,對各類商品如農產品及金屬也會起到滲透效果。過去低通脹下,美聯儲局鷹派對海嘯後利率正常化,一直保持克制態度,假如低通脹環境隨油價升勢過急出現改變,美國今年加息超過三次未必是不可能,最擔心屆時反被通脹牽着鼻子走,出現更大加幅,近年游資氾濫激起的投資及資產價格泡沫,高油價持續下,只怕變得危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