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認為,投資組合應盡量降低交易頻率及成本。我們的研究對此提出質疑,並發現這傳統觀念可能存誤導成分。
當我們需要迅速及有效率地作決定時,或許憑直覺行事是最合適。惟許多表面看來屬常理的觀點,在深究下很有可能是完全錯誤。
其中一個特別易引起爭論的是,有關交易成本的棘手問題。基金經理每次買入或賣出股票都會產生交易成本,故頻繁買賣將增加交易成本。
在重視成本的環境下,我們很容易便會作出下一步推論,認為這些交易較頻密的基金將會為自己帶來更差的回報。不過,這個傳統觀點可能是一個錯誤觀點。
當然,過高的買賣頻率或會顯得投資策略可信度低或過於短視,太頻繁的交易亦會損害主動式基金為投資者帶來的回報。然而,這不能表示所有買賣都是不利。
若基金經理賣出一隻後來表現落後的股票,並以另一隻表現領先的股票作替代,即使扣除交易成本亦應能為基金表現帶來利好影響。相反,若繼續持有表現一直落後的股票,這有可能表示投資組合的策略已過時。
這不僅是一個斷言。我們早前就美國註冊的主動型股票基金作研究,並對投資組合交易頻率與超額回報之間的聯繫進行分析。在九一至一六年期間的數據顯示,其中沒有實質證據證明美國主動型股票基金的交易頻率與超額回報之間存有任何結構性關係。
也許更令人意外的是,我們在其他類型的美國股票基金中亦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顯示這種關聯,甚至交易成本一般較高的小型股基金亦是如此。
平均而言,高交易頻率的美國股票基金至少能帶來足夠回報以抵銷額外交易成本。從中我們觀察到盲目追求節省交易成本是一個錯誤想法。
若成本是部分投資者最看重因素,他們會仔細閱讀基金附錄,但主動式經理亦不能掉以輕心。作出正確買賣選擇能帶來較高潛在收益,若選擇錯誤則增加下行風險。
筆者承認,如何選擇出色的主動型基金經理絕非易事,但相信僅僅看重成本也不是最佳做法。投資者應重點關注基金是否物有所值。
施羅德投資管理研究及分析主管
作者:Duncan Lam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