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油價瀉不利環保

人類當前面對最大的危機是氣候改變,而氣候改變的主因則是人類以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為主要能源,以致大量如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被投放入大氣層。氣候變暖已是科學確認的事實。其結果是令很多地方面對嚴峻旱情,不少地方則面對嚴重水災。同時全球沿海的低窪地區都有機會因兩極冰山融化而淹沒。

增耗油加快溫室效應

在中國,今年黃淮地區旱情特別嚴重;據中國新聞網早前報道,河南糧食受旱面積達2,310萬畝,多個高耗水行業限制用水直至停產,部分旱情嚴重的地區更連年大旱。

近年由於開採頁岩石油和天然氣的技術出現突破,故被大量開採,令美國對入口石油需求大減,以致石油價格大瀉。面對這狀況,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不會減產,結果是上周石油價格進一步急跌。一月份期油跌破70美元一桶。

大瀉的油價短期內對經濟當然有正面影響,對消費者而言省下來的錢可買其他消費品,也可用作投資用途;對不少生產商,油價下跌即成本下跌和需求上升,其中最受惠的莫過於航空業。然而,油價下跌亦會直接刺激石油產品的消費,加快溫室效應;也會打擊再生能源的發展,加劇氣候危機。

加氣油稅轉撐新能源

最近不少國家,包括印度和中國,都趁油價下跌提高氣油稅。此舉客觀而言穩定了消費者所付的油價,有利於壓抑消費;政府從加稅獲得的收入當然可降低財政赤字,但其實最理想的用途是補貼再生能源的開發。再生能源的開發涉及人類存亡,但備受油價下跌衝擊,十分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此外,政府亦應補貼從大氣層吸走二氧化碳和存儲二氧化碳的技術。

筆者最近看過一篇報道,指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在地球變暖下可能會在數十年內消失,這是因為來自海洋的潮濕空氣在進入亞馬遜盆地前已因提早降雨而變得乾燥,無法在現時的雨林區降正常雨量。亞馬遜雨林可說是人類對抗氣候變暖的最關鍵考驗,不容有失。

最近在國際層面有不少正面訊息。歐盟早於十月同意在二○三○年前按九○年的水平減排四成;中日十一月間亦達成減排協議,承諾在二○二五年按○五年的水平減排至少26%。然而,油價大瀉造成巨大影響。如沒適當應對措施,恐怕會淪為一紙空談。隨着印度和中國富裕人口大增,而炫富之風又盛行,鮮有實質需要的私人飛機大行其道,人類對抗氣候變暖的戰役並不樂觀。

何濼生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大教授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