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人都預言即將「破六」之際,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卻反高潮,昨天更錄得二○○五年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由於人民幣匯價是有管理的浮動機制,意味着急跌背後有人民銀行的認可甚至一手促成,於是單邊升值從此斷纜之聲甚囂塵上。其實,類似情況過去也曾出現,以史為鏡相信可窺探出未來人民幣匯價走勢的蛛絲馬迹,作為投資參考。
今次人民幣匯價大反轉,最有可能是中央將於「兩會」結束後,擇日擴大匯價波幅。如要推行這麼重要的匯制改革,必然是穩定壓倒一切,因而要提早清場,把投機熱錢趕走,以免擴大波幅後出現震盪。事實上,一月份異常強勁的外貿及FDI表現,可見熱錢已大規模湧入內地套息及博升值。此外,包括香港在內的離岸中心,以結構衍生工具炒升值,規模更是千億美元計。由於投機熱錢少不免利用槓桿倍大收益,人行只要稍為撬動匯價,便可輕易製造骨牌式崩圍,加速人民幣跌勢。
對上一次擴大人民幣匯價波幅,是二○一二年四月中,當時的情況與現在有不少相似。由人行每日公布的兌美元中間價,是在擴大波幅前不久由升轉跌,當時高低位相差超過百分之零點六,觸底後不久便宣布擴大波幅。由於近期中間價的高低位相差只約百分之零點四,若然歷史重演,可推斷還未跌完。
不過,就算匯價波幅得以順利擴大,也不代表人民幣可即時止跌,反之還要再插一會才見底,在二○一二年那一次,直到七月才轉勢重展升浪。因為無論是否擴大波幅,熱錢被掃地而出所產生的連鎖反應,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道理很簡單,熱錢退潮意味着外貿及FDI表現將要倒轉,隨時出現逆差及資本外流,令人產生中國經濟急劇放緩的印象,掉頭炒作硬着陸,對人民幣匯價是不利的。
此外,在各個離岸中心以千億美元計的結構性產品,不但無可能即時翻身,更要一段時間善後。投資銀行界指出,人民幣兌美元一旦跌穿六點二這個普遍的賠錢觸發點,之後每跌零點一,對賭人民幣升值的結構性產品投資者便會損失二億美元,他們會被迫補倉或斬倉,投資行也要對沖自保,恐怕會令人民幣匯價再跌下去。
其實,人民幣匯價每次出現反高潮式急挫,必定引來單邊升值結束的揣測,結果往往相反。因為人民幣要進一步國際化便要保持強勢,而外貿、投資及儲備需求增加,也會支持匯價,相信人行在未來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清場,順勢遏一遏投機炒風。至於要為此付出代價的,相信是擁有外貿權、境外融資權,並且有參與炒升值的內地企業,以及倚重向中資放貸變相助長投機的境外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