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妥逆周期措施 抗明年經濟下滑

年尾流流,理應講些祝福說話期望明年有好開始,但今次要說的只能是居安思危,無論個人、企業及政府均要做好抗逆準備。歐美經濟不景,債務危機惡化,已從傳統發達經濟體禍延新興市場,過去一年股市率先飽受摧殘,實體經濟亦接着走下坡,當經濟周期掉頭向下,便是推出「逆周期措施」抗衡的時候。究竟應由哪裏開始?可從四個構成本地生產總值的環節入手,阻止經濟急速下滑。

第一,「淨出口」向來是帶動本港經濟增長的主力,可惜今次似乎無藥可救。由於歐美需求萎縮,剛公布的十一月份出口只錄得百分之二升幅,更令人擔心的是有形貿易逆差創出近六十年來新高,一旦明年出口收縮,淨出口「負上加負」,肯定會拖經濟後腿。本港的貿易相關行業僱用大量就業人口,不容有失,政府需要在危急關頭為相關行業提供資金周轉,以免觸發結業裁員潮。

第二,「固定資產投資」會隨經濟前景不明朗而減少,趨勢已經開始。工商業在繁榮時擴張,在周期逆轉時縮手實屬無可避免,要填補這缺口,很多時要由政府出手大興土木,維持投資增長及就業需求,內地早幾年推出的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措施便是一例。政府坐擁巨額財政儲備,大可撥出資金投資基建,作為逆周期措施的一部分。

第三,「私人消費」目前已成為本港經濟仍能維持增長的最後堡壘,否則早在上季已陷入技術性衰退,明年經濟能否化險為夷,很大程度看能否悉心維護消費需求。政府在這方面可以做的事很多,包括嚴防通脹避免加風四起蠶食市民購買力,應推出紓困措施讓市民有多些錢可用,更重要是及時調整一些足以摧毀市民財富、打擊購買力的政策,例如部分針對樓市的措施。

第四,「政府消費」雖然經常被忽略,但亦是構成本地生產總值的重要一環,當經濟下行風險日增,經常性開支更加不能倒行逆施,像亞洲金融風暴後削赤加稅減開支的重大錯誤,絕不能再犯。不過,政府花錢的效益通常很低,倒不如透過減稅、減費、提供額外津貼等,把政府的購買力轉移給市民,由他們來消費肯定更有效益。

市場預期歐美央行明年必再大印銀紙放水,可惜這一招對實體經濟不起作用,反而把衰退期拖長,因此香港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尤其要注意資金流向及資產價格變化。在此要特別指出,政府早前針對樓價急升的一些逆周期措施,在經濟下行時會自動變成順周期措施,即是落井下石,由於物業是很多市民的全副身家,樓市爆煲將是災難性,切忌抗逆不成還自行引爆炸彈,屆時神仙也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