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供股潮一浪接一浪,是喜訊抑或警號?繼中行(03988)及建行(00939)後,工行(01398)及中信行(00998)亦排隊等候供股。近期內銀股發力再上,是顯示市場已消化供股的消息嗎?究竟股東們應否供股?未持有股份的投資者,又應否買入供股權作投資?
身為中行及建行股東的你,也許為應否供股而苦惱了好一陣子,大福證券中國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認為,中行及建行的供股計劃值得參與,以基本層面來說,其季度業績理想,估值合理,息差情況亦得到改善,可見前景不俗。中行今年首6個月盈利增長7.5%至71.9億元,而客戶存款及貸存分別增長5.7%及3.04%,資本充足比率亦達16.17%的充裕水平。
此外,供股計劃條件亦頗吸引,中行及建行的H股供股價分別為2.74元及4.38元,折讓超過40%;計劃公布後,不明朗因素一掃而空,股價更創下近月新高,與供股價呈更大的折讓。股東另需要考慮的是供股用途,若集資後對公司發展規模更有利,那當然值得參與供股。郭家耀指是次內銀股供股主要為提升資本充足比率,因內地貸款增長快,若資本不足會影響放貸能力,故供股對銀行本身未嘗不是好事。
如決定供股後,應作全數認購抑或部分認購?為免被攤薄股份,股東全數供股較為合適。以一般小股東來說,若只持有幾手股份,供股後獲分派的亦只是碎股,實不方便於市場買賣。如建行以10股配0.7股,即使股東持有10手股份(即10,000股),供股後分配到的股份亦未足一手,只有700股,因此股東可申請額外股份,以令持股量達一手。
認購額外股份需填寫暫定配額通知書及額外申請表,並且按兩張表格的金額分開填寫兩張支票。另外,投資者以本身名義持股才能申請額外股份,若透過銀行或經紀行持股,則只有代理人才可額外認購供股股份。換言之,若投資者希望額外申請股份,最好的方法是改以個人名義持股。
若股東最終決定放棄供股權,可在除權日之前出售持股,又或在獲批供股權後於交易所賣出。
在除權日前未有買入兩行股份的投資者,並不一定等於無機會參與供股,因未必所有股東也參加供股計劃,如之前傳出建行第二大股東美銀美林有意出售供股權,若消息屬實,將可增加市場流通量。郭家耀表示,美林曾大量拋售建行,對其出售供股權的消息不感意外,如出售的供股權折讓大,將吸引更多投資者吸納。
若有意供股,應否在市場上買入供股權?事實上,買入與否主要視乎供股權價格的折讓,基本上超過5%的折讓價才較具吸引力,因投資者在買入供股權後的十數天才可獲分配新股,即使這段時間股價出現波動,亦不能作任何動作,而且買入供股權要繳付費用(手續費包含2%至3%的利潤在內),故供股權價應比理論價低才值得買入。
買入供股權有一定的風險,若以高價追入供股權,倒不如直接在市場上買入股份,靈活性反而更大。此外,對內銀股具信心的投資者亦可選擇其他投資,如窩輪、權證等短線產品,但要先視乎個人風險承受能力。
郭家耀表示,內銀股股價偏低,其市盈率及市帳率分別只有約13倍及2倍多,風險因素亦已在先前股價內反映,十月至今中行及建行股價分別升18.89%及16.12%。另外,在內地處於加息周期之時,對內銀股發展幫助甚大,投資者可留意相關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