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理戰:房地產繼續「綁架」經濟

近期股市沉悶,筆者多寫了關於樓市的文章,特別是評論港府近期的政策。文章刊出後,在網上引起一些討論,例如有網友詢問筆者,現在房地產「綁架」了香港經濟,令經濟結構上存在很多問題,為甚麼不能作出改變,去「Change」一下呢?

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雖然目前的結構上存在缺點,但當權者卻可從失敗的結構中生活得很舒服。若要作出改變的話,雖然未來世界將會變得美好,但自己今天必會成為箭靶,死得慘痛;所以有能力改變的人,是不會去改變的。

為求眼前舒服不作改變

要解釋這個論點,筆者可用一個小故事去說明:

某友人的兒子是典型的「港孩」,自理能力非常糟糕,10歲竟然還需要菲傭餵飯,每天吃飯的時候都是張開大口,讓菲傭把飯送進口中。至於其他「高」難度的動作,例如洗澡、穿衣服、梳頭等,更是沒可能自己做的。

筆者問友人:「為甚麼不改變孩子的習慣,讓他自己照顧自己呢?」友人苦笑地說:「我們當然試過了,例如讓他自己吃飯,不過每次孩子都發很大的脾氣,最後甚至不肯吃飯,結果也是菲傭餵飯才肯吃。」但孩子這樣下去的話,長遠也不是辦法啊!友人只是無奈地說:「我們回家的時候已經很晚,當然不希望與孩子吵架。所以為求吃一頓舒舒服服的飯,不順眼的東西便當看不見算了。」

其實今天「房地產綁架香港經濟」的情況,就如以上故事的內容。

相信大家都會承認,香港的稅率是全世界偏低的。為甚麼我們的平均稅率只有十多個巴仙,但其他國家卻是三十多個巴仙?這主要是靠當年港英政府通過提高賣地的收入,去補貼政府的運作,在這樣的經濟結構之下,開始時大家Happy,政府可以靠賣地賺大錢,地產商從中得益,而在房價不斷上升的過程中,有樓人士的感覺亦是十分良好。但結果卻是經濟被房地產「綁架」,企業在租金上的開支愈來愈多,就算生意好、賺錢多了,也只是為業主打工,沒能力增加員工的薪金,令到「八十後」及弱勢社群在過去十多年來都沒有人工加,成為社會上被欺壓的一群。

依靠高地價 坐視爆泡

要解決這個結構上的問題,政府必須放棄高地價,減少倚賴賣地收入,然後開拓新的稅源。但政府怎會改變過去30年的遊戲規則?只有像董伯伯般勇敢的人才夠膽嘗試去「Change」,政府成功地減少收入,但提出銷售稅被全港大罵,開拓新稅源苦無良策,結果當然是出現赤字,而樓價下跌後民怨更是大增,全世界鬧衰你,問你死未!

只要政府堅持依靠高地價來支撐收入,所有壓制樓市的措施都是行不通的,直至泡沫爆破之後,樓價被市場打垮為止。相信今天的政府應該是想做點東西,不讓樓價無止境地上升,但若要放棄高地價,政府不靠賣地賺錢,又有甚麼方法呢?數年前我們經常聽見政府大喊要「擴闊稅基」,但近年已聽不見這些聲音了。

銀聯信託投資總監 投資樂園創辦人 林一鳴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