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考驗,歐元連月急跌,反映市場向希臘、葡萄牙及西班牙等政府施壓,要求削減財赤及改革經濟體系,雖然各國政府已考慮修訂歐盟條約以避免危機再度爆發,加上歐洲央行破天荒干預國債市場,但歐元區前景仍未明朗。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歐元區4個可能發生的情況。
今次危機迫使政府將公共財政情況回復平衡,改善經濟效率及動力,令歐元區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引擎之一。
希臘透過吸引商家回復競爭力,或在數年後成為歐洲經濟體的典範,當地利用完美的氣候、環境、文化及歷史等優勢,成為高級消費者及退休人士的度假勝地。西班牙等國家吸取希臘的教訓後,在危機發生前率先採取行動;德國亦可透過刺激內需,而非只集中提高出口,促進區內經濟增長。上述假設並非全無可能,例如瑞典在九十年代曾出現銀行及經濟危機,但最終安然無恙。
機會率:★★
歐元區回復穩定,但未能解決在危機中暴露出的結構性問題。
歐盟7,500億歐元救市方案及各國的聯合行動成功穩住金融市場,希臘落實緊縮政策,令投資者開始回復信心;西班牙及葡萄牙加稅及削減開支的措施,在避免財政惡化及經濟萎縮上取得平衡。不過,上述改善卻不足以令歐元區顯著增長,而且財政核心問題仍未解決,有可能再次爆發危機。
機會率:★★★★★
歐元區經濟根基受到永久性的傷害,長期經濟前景堪憂。
歐盟領袖未能找出拯救南歐國家的方法,南歐國家在財赤問題及工業缺乏競爭力下,或要求增加援助。希臘未能遵照預期時間表削減財赤,甚至需要延期償債,西班牙及葡萄牙亦陷入相同困境。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要求的緊縮政策未見成效,令社會動盪升至無法忍受的程度,屆時市場不斷猜測及打賭歐元區即將解體,打擊德、法銀行業及經濟信心,最終拖累整個歐元區出現嚴重衰退,同時歐元大跌引發通脹急升。
機會率:★★★
歐洲貨幣聯盟計劃結束,因問題過大而無法解決,有部分陷困國家決定自行脫離歐元區,或其他成員決定將陷困國家踢出歐元區。
希臘經濟崩潰,歐元區16國飽受衰退及失業率高企煎熬,人民愈益憎恨歐元。當有任何一個歐元區成員國違約或拖債,對整個歐元區帶來史無前例的衝擊。「基本因素與區內其他國家有巨大差距」的國家或會選擇有秩序地撤出歐元區,例如葡萄牙及希臘。不過撤出歐元區的成本亦會非常沉重,如出口商從事跨國業務的成本將上升,外匯大幅波動亦會阻礙經濟增長。
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