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特擊:馬凱博再戰香港

闊別香港十一載,今年二月隨滙控(00005)「西向東移」大隊調任滙豐銀行香港區總裁的馬凱博,上任後首度接受媒體訪問。當年曾見證香港回歸,金融海嘯後重臨舊地,檢視從危機中復原的香港,馬凱博認為,香港的優良本質未變,雖面對四方八面的挑戰,但香港仍是具吸引力的營商樞紐,也相信本港銀行業未來將繼續強盛。

走進時間長廊,細數過去三十年哄動全城的風雲事件,令人想起八七年股災、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三年沙士及○八年金融海嘯等等,而對於馬凱博來說,令他記憶猶新的,是八七年大亞灣核電站在種種反對聲音中興建,當年首次來港當管理實習生的馬凱博,雖沒有親身參與其中,但事件令他見識到,香港人處變不驚的精神。

港人具韌力處變不驚

廿多年後的今天,回顧香港所跨過的重重難關,馬凱博更確信,身處變遷洪流中的香港人已經「訓練有素」,而且每次歷盡風浪後香港會更上一層樓,「與我曾工作過的地方比較,我沒有遇過任何人比香港人更具韌力,所以不應太過擔心(香港如何面對轉變)」。

隨着中國在國際政經舞台的角色愈來愈吃重,一向以國際金融中心自居的香港,深陷於失勢的惶恐之中。展望香港前途,樂觀的馬凱博則說:「對於銀行來說,香港一直是具吸引力的地方。」他相信,香港將會繼續國際化,料不會出現任何根本性的轉變。

監管制度務實且強健

馬凱博羅列了一連串香港的優勝之處,例如本港較其他地方集結更多企業,而且勞動市場生氣蓬勃、港人樂於創業,創造了大量財富;另外,香港擁有健全法制,監管制度具透明度及開放,造就理想的營商環境。曾與英國、法國及土耳其等地的監管機構「交手」的馬凱博,更盛讚本港監管制度務實且強勢。

儘管中國機會湧現,不過,馬凱博指,對於非本地人的「門外漢」,在內地營商並非如想像般簡單,而香港正好提供了進入內地的極佳「平台」,故相信未來十年香港的魅力依然。

籲聚焦神州及東南亞

他續指,香港並不一定要開拓截然不同的嶄新領域,反而應講求深度和闊度,焦點由以往集中本港,轉為北望神州,繼而放眼東南亞及全球,將「餅愈做愈大」。他認為,隨着國際化及向海外擴展業務成趨勢,香港可藉着追隨企業步伐而取得更多生意,而企業也視香港為區內營商樞紐多於「前線陣地」。

至於與新加坡之間的競爭,馬凱博表示,香港毗鄰中國,較新加坡了解國情,加上港人更具企業精神,形成了香港與新加坡不同的獨特賣點。

一場金融海嘯令全球金融機構重新排序,在國際大型銀行元氣大傷之際,中資銀行卻迅速崛起,其中三間更高踞全球十大市值銀行之列,有分析預料,未來十年,隨着內銀進一步「走出去」,藉收購壯大,本港銀行業料將出現整固。

勿輕看本土同業實力

馬凱博指,過去十年,也有不少國際同業進駐香港,但一些遲來者往往未有久留,有些亦因金融危機而選擇離場。他預計,未來十至十五年,市場上將出現一些強勁的本地或區內對手,當中有些或贏有些或輸。「要在本港市場奠定強者地位並非易事,因為香港人注重質素,不能假設內銀在港設點定能賺大錢。」

鑑於本港銀行實力雄厚,尤其是十大銀行,馬凱博認為,即使中資銀行在港進行併購,也不會改變本港銀行業形勢,並笑言,「我常跟同事說,不要被中資銀行嚇倒。」

他指出,中資銀行在港「資歷尚淺」,在贏取客戶信任方面須下一番苦功,也需要在金融基建投入資金,建立市場地位,令經營成本較為高昂。

馬凱博Profile

2010年 出任滙豐銀行香港區總裁,亦是滙控集團總經理

2007至2009年 出任滙豐環球投資管理行政總裁

2006至2007年 出任HSBC Private Bank(UK) Ltd行政總裁

2003至2005年 出任土耳其滙豐的副行政總裁

1998至2003年 參與收購美國利寶銀行法國私人銀行業務,成為HSBC Private Bank(France) SA行政總裁

1992 至1998年 在滙豐擔任多個職位,包括負責為香港多間最大的地產發展商提供物業及建造融資

1990 至1992年 在美國加州富國銀行(Wells Fargo Bank)擔任工商業務部助理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