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優化勾地想當然 政策出手乏實效

就預算案的政策安排,政府拋出優化勾地表,以冀提升住宅供應量。新勾地表六十二塊地皮,住宅部分合共可建單位料九千個,把這個數量作為一年的供應量都嫌少,如何能發揮平抑樓價的作用?看本港私人住宅供應的走勢,不難發現近五年供應偏低,近三年更連創歷史新低,由此造成龐大的供應缺口,沒有大刀闊斧的投入如何能補充巨大的供應缺口?僅就此而言,所謂優化,不過點到即止,並未認真衡量過市場效果。

兌現九千個住宅的供應,前提是要獲得市場承接。當然,勾地表意欲僅提供未來兩成供應,政府意圖借助市建局及港鐵提供四成供應量,其餘大概仰仗私人發展商,從中可見政府的計算,整體供應是其官僚意志的安排,沒有保證落實的機制,即如港鐵、市建局,政府也不可施加強制,只能透過磋商。換言之,憂慮整體供應嚴重不足之餘,規劃的供應量也很虛並存在變數。難怪預算案話音落地,股市即判定樓市無大礙炒高地產股。

優化勾地之餘兼出新招,擬在勾地表以外招標推出一幅元朗地,且限制該地要興建中小型單位,目的是針對性提高中小型單位的供應。政策含意是照顧社會不同階層置業的需要,以冀將這類住宅價格壓下來。政府計劃提供這類單位只有八百至九百個,如此小數目難以起作用。政府同時聲言限制建屋面積,但不限制價格及售予對象,若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習慣看,小戶型的住宅也可以被打造成豪宅型單位,賣很貴的呎價,所謂滿足低下階層置業需要的政策目標,可能淪為空談。

政府表明,限制建屋面積政策成功與否,既看市場反應,有承接就是成功;又看地價。政府推地的態度,就是跟隨市價,即使早前勾地機制的「八折勾地」,亦是參照市價八折。政府口口聲聲沒有高地價政策,地價受市場決定,但本港由賣地到售樓,整個機制就是彼此水漲船高的關連,在這種模式下,在龐大的熱錢衝擊下,又怎能將樓價的泡沫風險降下來呢?

明白到麵包與麵粉的價格互動,並非表示政府要像內地那樣,以有形之手既限戶型面積,又規限銷售價格,只是藉以說明,在現行機制下,只要資金氾濫的情況不改變,抑制樓市漲價的政策作用就非常有限。這是本港樓市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造成今天的局面,沒有革新性的轉型,這種現象就必然存在,任何細眉細眼的政策措施,都不會觸動現行的基本市場形態。市場對預算案的反應,清楚顯示了對政策效用並不信任。

優化勾地表,將以往屢勾不成事的地皮一籃子「展銷」,政府有一個「因應情況」拍賣或招標的跟進動作。然而此例一開,恐怕勾地制度將悄然生變,或形成勾地、拍地雙軌運行,或者變為拍賣及招標主導,因為對於發展商來說,拍賣及招標始終不像勾地那樣繁複「靠估」,反而省事得多。尤其目前急切推地的是政府,因為有防範資產泡沫及紓緩市民置業難的雙重迫切性。發展商坐享樓市暢旺好整以暇,視政府的動作而應對,明顯佔據主動。故此,僅靠優化勾地表,既不能有效適時增加供應,維穩樓價,也難有助消除泡沫,協助市民置業,不過是敷衍民怨、缺乏實效的政策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