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名家講場:港發展停滯優勢流失

香港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一直發揮重大的貢獻,但今天中國跟30年前開放改革初期的中國已大大不同。經濟規模、發展水平,以至資源條件,不可同日而語。此所以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第二大經濟體,且在國際政治經濟和金融的範疇內,被推舉為與美國並立抗衡的G2體制。

在這30年中國大演變過程中,香港有多少變化呢?

以往香港的製造業、出口加工貿易,以及相關的生產性服務,無論通過投資、移植、示範,對中國的經濟轉型和國際化都有巨大的幫助。不過,中國各地都已採納學習這些經濟方法、措施及模式,而且青出於藍,因此,從製造業到生產性服務,乃至股市、銀行、保險、基金等,大多轉移至內地,內地發展的規模更勝香港。

經濟依賴內地支持

香港的航運、物流、商貿已走下坡,國際金融中心變成以股市為主,更成了A股的海外市場、二級市場。以香港目前的經濟狀況,似乎已沒有甚麼可再轉移內地,或領先內地的可作示範。香港愈來愈依賴內地的遊客(低附加值的旅遊業),以及內地居民來香港買進口的商品、股票基金及高檔樓房,香港逐漸變成內地的消費場所,憑的是進口方便及過往體制對產品服務的質量保證,也憑着中央政策,內地不能買的H股、外國基金,他們都可來香港買。30年裏香港的經濟能力及競爭力似乎停步不前,逐步萎縮。

早幾年香港奢求內地資金來港,天津提出「資金自由行」,目的不是提升香港的金融業,而是在香港股市樓市泡沫穿破之後,再拉內地資金來填補,讓泡沫延續。其中不單沒考慮中國整體金融安全問題,連香港怎樣借此機會重振金融業也不在考慮之內,只想怎樣繼續炒股市樓市,惟資金自由行結果在中央制止下沒成事。

當中央政府逐步推行人民幣的區域化及國際化,在邊貿人民幣流通,到中國與外國雙邊貿易的本幣結算,給香港人民幣貿易結算,本來不屬對香港的特殊政策,作用也不大,香港卻大肆宣傳吹噓。結果一如我所料,雷聲大雨點小,香港的人民幣貿易結算數額細小。

人民幣結算未見效

剛剛公布在香港擴大人民幣使用範疇,外國企業可在港發人民幣債券、放貸款、開設人民幣戶口,企圖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可是得不到人民銀行的支持,中央政府不肯開放內地金融體制和市場,這些人民幣的金融活動涉及的人民幣不准出入內地,只限於香港或海外。

或許在合法規限下人民幣通過自由行等有小部分越境進出,但香港人民幣規模難有大增。這些債券、貸款及存款的規模不能超越現時大約六百億元的基礎,假若管理不善,人民幣匯率在香港便可能有所波動,牽動內地,特別是牽動香港及深圳已存在的龐大人民幣黑市市場,對中國的金融安全帶來衝擊。或許人民銀行和中央政府仍容許,但未必會不作干預。

香港要做的是從根本上提升本地經濟結構,包括金融體制的競爭力,須從結構、體制、監管及人才入手,忽視這些根本問題,而處心積慮地希望鑽內地金融體制空子來謀投機之財,豈是世界城市和負責任的地方政府所應為之事。

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