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是新生事物,是金錢遊戲,即使苦心孤詣地進行「模擬戰法」訓練,亦不代表能在實戰中穩操勝算,因為未經受過真實的市況波動及群體心理的演變。散戶不敢謬然參戰是自保的聰明,先觀察情勢再作抉擇是必然。問題是當局在設計上以法人機構、散戶投資者先行,保險資金、基金公司及QFII等大機構較後入場,原意求穩減少現貨市場波動,但亦致使開戶遇冷。
參戰的許多條件,已將絕大多數散戶摒於門外。最低資本要求五十萬元、交易所保證金比例高至百分之十二、單張合約價值近百萬、投機頭寸限額一百手等規則,明示股指期貨不是大眾化理財產品,一般投資者參與須具備有錢、有認知、有經驗的條件,這樣的投資者鳳毛麟角,有條件的也要培養起膽量及興趣才會參與。意圖靠散戶打頭陣殺出一條血路,顯然不切實際。
以「高標準、穩起步」為目標去唱這台戲,主觀意願是美麗的,但實際是難以行得通的。雖然內地有許多腰纏萬貫的投資大戶,但條件齊全的少之又少,入場門檻和限制,因為求穩而變得高不成、低不就。對於散戶來說,門檻高難入場,對於機構大戶來說,不足以放開手腳去衝殺,也變得索然無味。譬如,由於投機頭寸限不超過一百手,以目前點位計,每手滬深三百股指期貨合約面值逾九十萬,一百手即持有面值最多不逾一億,大機構顯然不夠用。
引入股指期貨為做淡機制,可望發揮期貨的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及資產配置基本功能,效應是降低現貨換手率,令重磅藍籌活躍度上升。市場的現實是,普通散戶炒重磅藍籌的不多,重磅藍籌是機構大戶的最愛。從股指期貨的需要而言,開局擘劃已是有需要的靠邊看,沒迫切需要卻被引入局,決策和實際有脫節的現象,同閉門造車式設計機制及準則不無關係。
當然,內地用心良苦地求穩,是吸收了國際的教訓,參考了成熟市場的經驗,而且對推出後的市場效應深懷戒懼。但需要明白的是,不同市場、不同國情,期貨和現貨市場間的關聯不盡相同,並無規律可循,說到底,股指期貨介入證券市場,無論有多麼周詳的設計和考慮,都難免要經歷一番由亂入治的過程,想市場依主觀願望「穩定」地向好,是一廂情願。
內地主觀地希望股指期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是理想化的想法,如此開局難以看好。就算開局平穩不出問題,也不意味着成功,因為尚未經受大波動、大震盪的考驗,既未發揮股指期貨的功能,也未進入獲益的境界。內地要把股指期貨變成證券市場利刃,還要在更開放、更具規模的市場背景打磨,才能有機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