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做邊學 自決路向
「文憑學位只是入職的鑰匙,沒有任何機構會付錢『買』這個學位,95%的知識是由工作中學習,公司要買是你的生產力,在工作上不斷學習替公司賺錢。」梁兆基解釋,讀大學時最重要是學習思考模式,而非具體的知識理論,所謂「終身學習無文憑」,雖然有學位的人起步會較好,但最終能否去到終點,還要視乎個人的學習能力。
自言為「50後」的梁兆基表示,現今世界轉變太快,每一日都會出現新事物,所以要活到老、學到老。「我們這一代從沒想過學國語,以前香港未回歸,最重要是學好英文、其次是法文、西班牙文及日文,怎料到現時國語有多重要呢!」
他又認為,大家永遠不會知道下一代的世界會變成如何,故個人仕途要靠自己去決定,而非上一代的意願。「父母傳統上總希望自己子女做律師、醫生等專業人士,但當○三年經濟低迷時,他們都會面臨失業。況且電腦界亦出了個世界首富Bill Gates(比爾蓋茨),所以就算我現在告訴你們銀行業有多好,但10年、20年後亦有可能會變質。」
萬能老倌 視野廣闊
「自己當時不算是『乖學生』,沒有受上一輩影響太多,自己思想總算靈活,終靠誤打誤撞殺出一條血路。」翻看梁兆基厚厚的履歷表,澳洲政府、製造業、食品公司、投行和商業銀行……每個行業的性質和運作都不同,但他說,從中學習到用不同角度去處理問題,視野眼界得以擴闊。「舉例說,當時在澳洲電力廠工作要考慮不少問題,若當地有老人家不交電費,不能隨便切斷他們電源,若他們因此而凍死,政府就要負責,而投資發電機也要考慮對環境的影響。」
在仕途上身經百戰的梁兆基,亦難免遇到挫折,他直言挫折是最難克服的關口,但若跨不過難關,根本不會到達成功的位置。他分享最難克服的一次是於研究院進修,因有一科「肥佬」險些未能畢業,而當時正值八三年港元匯價大跌,家人未能資助學費,最後要半工讀才順利完成碩士課程。「當時心情很沮喪,打(遊戲)機足足三星期,打到自己不似人形,逼自己忘記再重新振作。」
打工5年要買樓投資
現時不少大學生都有投資習慣,但梁兆基認為大學生要先建立自己個人目標,不要老是想投資賺錢。「美國總統不是最賺錢的工作,難道有人不想做總統?」他指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人工始終有限,與其花時間看股市,不如用來投資Skill set(技能)。「投資1元和投資100元,回報利潤可以差距好大。人生大部分的錢是靠打工而累積,不如現時利用Skill set替你賺更多的錢,待30歲、40歲才開始投資也未晚。」
有多年投資經驗的梁兆基直言,買樓是最好的投資,樓比股票好的地方是樓永遠不會消失,故投身職場5年後就要開始投資。他補充說,買樓最大風險是負資產,由於供樓佔入息比例最大,故應儲夠樓價的四、五成首期才買。「我自己都曾試過負資產,那種滋味很難受,當你欠債幾百萬元,但每月人工只有幾萬元,人生再沒有前進動力。」
投職Q&A
經濟師與分析員有何不同?
做行業分析員未必要讀金融、經濟出身,最重要是了解該行業的運作和生意模式,像我當時在澳洲水利局工作,有幾多種草類植物的生態,我必定要了解清楚。當經濟師就要熟悉全球經濟運作,當金融海嘯發生時,需預計未來一連串發生的事,如信貸收緊等後遺症,會如何影響公司及將來營運環境。
當選擇工作時,首要着重甚麼?
最重要是要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若工作和自己性格大相逕庭,賺多少錢都沒有用。眾所周知,投行有賣和買的部門,即銷售員和基金經理,兩種工作都需要不同性格,前者要Talk得(善談)、不怕面懵,被客人「爆肺」時,要有無限的EQ(情緒指數);相反,基金經理的投資立場要堅定,加上金融市場波動,所以性格要「抵得輸」及懂得控制起伏情緒。
後記
俗語啱Talk
經常在各大傳媒發表評論的梁兆基,外表嚴肅認真、不苟言笑,身為銀行高層的他,很難想像會用上「惡搞」、「發神經」、「瓜柴」等俗語,盡顯真我性情,令人拍案叫絕,當日的訪問就令同學們的笑聲充斥着滙豐總行大廈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