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外匯儲備庫建立,是亞洲受金融摧殘的產物。早在九七金融風暴一役,東南亞各國貨幣體系備受摧殘,到十餘年後的金融海嘯發生再次蹈入險境。痛定思痛,謀求長治久安是東亞合作的初衷,當然其中的整合仍考驗東亞的歧見能否彌合。由於東亞是傳統的美元區,未來美元的貶值難免在區內金融創口上撒鹽,勢必把東亞相關合作推到對立面,發展成挑戰美元的貨幣機制。
美國藉美元貶值「搵着數」,已經到處樹敵。較早前,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傳出改變美元計價,雖然其後被否認,近期又傳出有產油國與俄、中、日、法密謀,擬石油交易以一籃子貨幣取代美元。雖然這些針對美元的行動沒有即時的效果,純屬紙上談兵,但摒棄石油美元的意識蠢動顯示對美元的不滿,假以時日實質的挑戰勢將在反覆的探討中形成抗衡方案。
繼意欲顛覆石油美元的勢力之後,擁有九個成員國的「玻利瓦爾美洲國家聯盟」,決定創立叫做「蘇克雷」的地區貨幣。比巴西及阿根廷拉攏「南方共同市場」國家,加入兩者的貿易本幣結算體系,顯得更加激進。美元的「大後院」發生嘩變,是美元受挑戰面臨失勢的另一事態。加上以法國為代表的歐元區經濟體,對美元貶值強烈不滿,盟友亦開始「反面」。美元正面對全球性的區域聯盟挑戰,陷於霸權孤立。
東亞外匯儲備庫已進入較實質的運作,並非紙上談兵式的空發議論。因為除了規模確定,有關份額分配、出資形式、貸款額度、決策機制、經濟監測等都有了共識,只在於得到落實。依目前態勢看,中國不僅是東亞的重要推手,也是改革國基會的重要推手。較早前,有關特別提款權的倡議,正逐步得到認同或付諸行動,可以說中國對美元是由點到面,由核心到外圍的撼動。
眾所周知,中國已擁有最多的美元資產,成為美國的最大債主。中國的角色顯得更為微妙,一方面是美國拉攏的對象,美國對中國的資金輸送有強烈需求;另一方面又是美國挑戰圍堵的對手,對中國的崛起及強大,美國採取遏制的戰略。中國因而受關注的是,究竟是真拆美元的台,還是玩外交及貿易平衡?
美元作為最主要儲備貨幣地位被削弱,中國背負的龐大美元資產,在貨幣大混戰中,難道不是值得擔心的問題嗎?當然其中變化是相當漫長的過程,然而,問題是中國還在被動地投入美元資產的懷抱,既大手買入美元債券,又積極投資美元資產,不無玩外交及貿易之意味。如果全球性對美元的挑戰,不能改變美國的一意孤行,而導致最終美元在群起抵制中被削弱,中國不作淡出的策略安排,未來日益被動勢所難免。當然,較合理的動向是中國最終會部署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