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股價號碼: 

蓋特納首次訪華 中美將各取所需

美國財長蓋特納即將啟程前往北京,進行他上任後首次訪華行程。從任何角度看,蓋特納這次訪華均具有重大意義。首先,中美這兩大全球主要經濟體,目前均面對經濟增長模式急劇轉變的調整期,有必要爭取對方的諒解和助力;其次是全球目前飽受金融海嘯重創,急待進一步救援,中美在這重要時刻可發揮領導作用,啟動增長引擎,協助全球經濟盡快走出谷底。

蓋特納早前披露其中國之行有四大議題,第一是通過中美合作,努力為全球經濟復甦奠定基礎;第二是討論如何在未來確保全球經濟復甦更平衡和更持續;第三是探討未來全球金融框架以及中國在該體系的作用;第四是討論兩國在處理其他重要議題如能源問題時需全面合作。

從蓋特納的官式議題來看,不難看出他是打着「全球牌」而來,以這個中美兩國較少「直接衝突」的議題為重點,務求較易取得成果,締造兩國和諧合作的局面,為奧巴馬班子與中國未來在經濟事務上的交手打下良好基礎。

但不可忽略的是,蓋特納沒有在這次行程提及的議題,不代表「沒有問題」,例如美國經常批評的人民幣匯價過低、貿易保護主義、知識產權保障等等,都是中美兩國長期角力的焦點,蓋特納今次沒有把這些事情提上議事日程,固然與穩定金融海嘯的緩急先後有關,一旦全球經濟的災情有所改善,中美這對歡喜冤家肯定又要重新擺出強硬姿態,為本身的利益而鬥個不休。此外,市場人士絕大部分認同蓋特納此行任務重中之重,是必須成功游說中國繼續購買美債,以濟美國燃眉之急。他可能會承襲在此之前訪華的國務卿希拉妮的做法,向中國作出畫龍點睛的購買美債提示。

事實上,美國財政部今年估計需發行約二萬億美元國債,規模超過○六至○八年的三年發債總和;如此龐大的發債量,在在需要有心有力的買家支持才可維持下去,否則美國以債養債的遊戲規則將會立時中斷,對美國經濟構成無法承受的打擊。此外美國沉重的債務負擔,增加其債務評級被下調的風險,令美元和美債逐漸失去投資者的信任,在這情況下,蓋特納要說服中國繼續購買美債,確是不容易完成的任務。

暫時叫蓋特納舒一口氣的是,儘管中國口裏如何強硬,說要將外匯儲備投資多元化,但在實際行動上仍然乖乖向美國進貢,甩不掉美債的緊箍咒。資料顯示,中國三月購入二百三十七億美元美債,令總額增至七千六百八十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大債權國。坦白說,在沒有其他安全的替代品出現之前,美債理論上仍是穩健的投資對象,美債不能不買,但也不能多買,為着中國的外儲安全,投資多元化必須進行,問題是如何在購買美債與分散投資之間取得平衡。

由於美國有求於中國,可以預見會議氣氛應較少出現不愉快場面,中國亦應該趁這個互有所求的機會,爭取以往無法完成的目標,例如在國際事務上的發言權和話事權。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近年致力在國際社會爭取發言權和話事權,可惜收效甚微。

最近中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資四百億美元未能換取相應的權利即為例子,這顯然是歐美發達國家阻撓的結果。隨着新興市場國力漸增,中國應在國際社會爭取更大的主動權,平衡歐美社會一面倒的聲音,這對全球穩定、平衡和持續的發展,應可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