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崇文宣武 北京焚琴煮鶴

最近,北京市政府在無預告情況下調整核心行政區規劃,東城合併崇文,西城合併宣武,為市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當局稱此舉是為打造中國特色國際城市的示範區,外界劣評如潮。為政者為了政績肆意擺弄、糟蹋有着千年歷史、文化淵源的地名,焚琴煮鶴,為世人恥笑。

地名承載着當地歷史,凝聚着人文傳統,崇文、宣武之名源於古時北京的兩座城門,無人不曉。崇文門建於元朝大都時期,俗稱哈德門;宣武門自明朝起就是客商雲集之地,附近菜市口是著名的處決犯人之所。當局廢棄這些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京味名稱,以東城、西城取而代之,不但讀來味同嚼蠟,其實也剝奪了市民對北京人身份認同的權利。

草率易名 糟蹋歷史

一座千年古都的城區被簡單冠名為「東城」、「西城」,其依據是甚麼?當局這樣做合適不合適?出於何種考慮?有沒有諮詢過一千多萬北京市民的意見?當局至今沒有向公眾交代,媒體也不知所謂,市民更是一頭霧水。更重要的是,北京是泱泱大國的首都,首都核心區域的變更及易名,不是小事一樁,當局何不聽聽十三億人民的心聲?難道官員沒文化,就可以草率而武斷地廢棄有文化的名稱?這和當年紅衞兵肆意改動街名又有甚麼分別?

至於打造國際都市的理由更是無稽之談,當今國際大都市多採取「大城小區」的發展模式,分散不同產業功能,譬如倫敦分三十二個內外城區,東京分三十二個中心城區,巴黎分二十個內城區,北京合併中心城區的做法恰恰與此相背,其目的無非是為了做大文章、建大都市,令當局在「國際都市」的幌子下隨意規劃,濫拆濫建,勞民傷民。這種為官員臉上貼金的發展模式,窮折騰百姓,不要也罷。

地方當局為一任政績,以大拆大建方式打造國際大都市,何止北京一地。目前全國二百多個地級市中,有一百八十三個正在規劃建設「國際大都市」,平均每省要建五個以上「國際大都市」,簡直是天方夜譚,讓人捧腹。一個貧富極為懸殊的發展中國家,要在幾十年內建起這麼多的「國際大都市」,有這必要嗎?有這可能嗎?不可思議的是,這麼多的城市一哄而起,這麼多的官員頭腦發熱,莫非時光倒流,大躍進、浮誇風再臨神州?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放眼全球,當今稱得上「國際大都市」的城市鳳毛麟角,其中能對全球經濟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只有倫敦、巴黎、芝加哥、紐約和東京五大都市。況且,國際大都市需要融合人文、歷史等多種元素,勝在綜合實力,不是誰想建就能建起來的。

焚琴煮鶴從來有,惜玉憐香幾個知。好端端的崇文、宣武稱呼都要被廢棄,這就好比把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有這樣的官員主政,中國何來國際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