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歲女事主彭太(譯音)與曾在英軍服役的丈夫,九五年由香港移居英國。車禍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晚上約七時發生,彭太當時在倫敦一間髮廊理髮後,回家途中被汽車撞至重傷,被送至英皇學院醫院(King's College Hospital)搶救。
醫生隨後向彭生表示,彭太頭部嚴重受創,已沒有生還希望,決定拔除她的維生儀器。彭生不斷請求醫生暫時不要拔喉,若非其他病人須要使用,希望能多開動十二小時,讓已從香港出發趕往倫敦的兩名兒子見母親最後一面。
如海鷗群游說捐器官
六十歲的彭生事後聲稱,醫生堅持為妻子拔喉,更向他說:「不是由你決定,而是醫院。我們會在三十分鐘後拔除維生儀器。」醫生又稱,其他病人亦需要這部儀器,院方的資源緊絀。院方隨後在彭生不同意的情況下,於二十三日凌晨約四時半為彭太拔喉。彭太不久後逝世,她的兒子遲來一步,只能在殮房見到母親。
彭生又向傳媒投訴指,妻子未死之前,已有多名醫生「有如一群海鷗那樣」圍在她的床邊,嘗試說服家人在她死後捐出器官。彭生現對妻子和家人的遭遇作正式投訴。
醫院發言人回應說,不會詳細評論彭太的個案,但就指多名高級醫生判定她沒有機會救回,才決定拔除彭太維生儀器,而院方當時在整個過程中,已向死者家人清楚解釋。在英國從事善終護士逾十年的陳太表示,基本上病人是否要終止維持生命儀器運作,仍由病人家屬決定,但決定的過程必須是在主診醫生與病人家屬在充分諮詢的情況下才會作出。對於有多年面對絕症病人的陳太表示,有時候醫生和病人家屬都會認為,提早結束一個飽受折磨的臨終病人醫治,對病人本身並不一定是壞事,問題仍在自願與否。
前全英維護華人權益委員會主席,英國華人社區運動活躍分子林懷燿表示,類似事件在英國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對沒有存活希望的病人採取放棄治療,只要在醫生與病人或其家屬同意下進行,亦無非議。
■駐英國記者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