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從廢墟站起 黑寡婦陰影難揮

俄羅斯對車臣的「反恐行動」宣告正式結束,意味着這個在過去十五年來經歷兩次慘酷戰爭的北高加索地區,從廢墟中站起,社會回復正常,只是,在頹垣敗瓦中重建容易,要愈合心靈創傷艱難。

對於反恐令撤銷,車臣人歡欣慶祝,在首府格羅茲尼市中心,民眾揮舞旗幟,興奮吶喊。車臣九四年爆發第一次戰爭,九九年再有第二次戰爭,當時的俄總統葉利欽簽發反恐令,俄大軍開進車臣,大地被炸成焦土。在反恐令下,車臣實施宵禁,特種部隊可以任意「對付恐怖分子」。近兩年來車臣局勢受控,俄軍與車臣游擊隊的戰鬥已不復見,被指踐踏人權的俄軍亦保持低調,蟄伏軍營中,但正式撤銷反恐令,仍意義重大,從此四月十六日訂為車臣假日。

外界普遍認為,今次是車臣總統卡德羅夫的勝利,他在○七年上台後一直要求撤銷反恐令,獲普京支持的他,已爭取到大筆聯邦撥款以作重建,今次再得克里姆林宮讓步,進一步推高了威信。有學者甚至認為,車臣人要感激卡德羅夫,他雖有不擇手段剷除異己的嫌疑,但「卡德羅夫的保安部隊,總好過俄羅斯特種部隊」,安分守己的平民,有甚麼比免於生活在恐懼中、免於上街擔心回不了家的感覺更好的呢?

民眾不滿屠夫變救星

但車臣不見得人人都會對卡德羅夫感恩戴德,卡德羅夫肉麻吹捧普京,說「要不是普京,就沒有車臣」、「我一輩子都欠普京,如果我忘了,就不是真漢子」、「普京是大英雄」等的話,許多在戰爭中家破人亡的車臣人聽來肯定礙耳,俄羅斯頒發反恐令時普京是總理,幾個月後成為總統,他可是一直是鐵腕對付車臣的主腦。○二年莫斯科歌劇院發生挾持人質事件,黑寡婦絕望反撲,為本世紀人類史冊開篇寫下令人心悸的一筆,車臣人心中的「屠夫」,何時變「救星」?車臣受害家庭和人權組織,要求的是「還我真相、彰顯公義」。

在格羅茲尼以普京命名的大道上,一名參與慶祝的大學生說:「一個恐怖時代終於過去了。」或許,但戰爭的創傷永難愈合,車臣今日處處仍見後遺症,最挑動車臣人神經的,莫過於男少女多——許許多多男子戰死了——以致卡德羅夫要提倡一夫多妻制。

年僅三十二歲的卡德羅夫,在第一次車臣戰爭曾跟隨父親對抗俄軍,喜歡飼養虎豹獅為寵物的他,老早認清「小小車臣地少人多」的現實,寧可背靠中央。莫斯科炮彈打過後,扔來了銀彈,強悍了幾千年的高加索民族,終於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