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燦背後充斥動盪矛盾 《最後一舞》揭公牛王朝瓦解之謎

「籃球之神」米高佐敦在芝加哥公牛最後一季的紀錄片《最後一舞(The Last Dance)》,因疫情關係提前在美國時間4月19日起,分5星期於《ESPN》上映,至於香港球迷可能要再等等。導演積遜希爾希望這套紀錄片「能在黑暗時刻帶來力量」。能夠帶來力量的,不僅是公牛在佐敦的帶領下,兩度達成3連霸,更是經歷動盪和矛盾,邁向巔峰的過程。1997至98球季,公牛綻放最後的光芒,但管理層與教練、球員之間的暗湧,早已擊起千重浪。

熟悉NBA的球迷都知,1997至98球季是公牛王朝最璀燦的一頁,「3巨頭」佐敦、柏賓和洛文締造了第二次3連霸。毫無意外地,《最後一舞》預告片穿插着擁抱、吶喊、雪茄、香檳,我們可以看見被封為「這個星球最著名的人」的佐敦,在無數鏡頭和麥克風簇擁下登場;亦聽到柏賓豪情壯志:「我們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球隊!」

高比留下珍貴受訪片段

製作團隊除邀請到昔日冠軍班底柏賓、洛文、卡爾和「禪師」積遜,還請來前美國總統奧巴馬、NBA總裁阿當施華、「魔術手」莊遜及巴克利等過百位社會名人接受訪問。作為「最接近神的男人」,已故球星高比拜仁也亮相談及偶像的影響,留下生前珍貴的採訪片段。

然而《最後一舞》的主菜,不是人盡皆知的光榮歲月,而是背後的動盪與矛盾。10小時的紀錄片蘊藏着多達500小時從未公開的影像,積遜重重甩門,佐敦踢飛紙箱只是冰山一角,「柏賓只顧自己」、「公牛是佐敦的球隊」、「我們的信任破裂了」等尖酸對話,引伸出一個問題:為甚麼公牛會在3連霸後速迅分崩離析?這些謎團,球迷也許能從片中找到端倪。

克羅斯權鬥漩渦的要角

1997年夏天,聯盟彌漫着「球季結束公牛就會解體」的氛圍,表面原因是核心成員老化。洛文36歲,柏賓、卡爾32歲,邁進35歲的佐敦攻防兩端仍然擁有絕對的統治力,但預告片裏某女評述一針見血:「這局面還能維持多久?」

更深一層的障礙,來自管理層與教練、球員的矛盾。1987年總經理克羅斯聘請積遜擔任公牛助教,兩年後提拔他到主帥位置。憑着三角戰術的成功,「禪師」名氣愈來愈大,克羅斯逐漸喪失掌控權。終於在1997年休賽期,他與積遜簽訂一年600萬美金的合約,並向外宣布:「無論能否奪得第6個總冠軍,這都是積遜最後一年執教公牛。」加上佐敦多番強調,不會為積遜以外的教練打球,傳媒都有共識公牛王朝或會隨着佐敦再次退役瓦解。

恩怨隨2017年逝世消散

管理層和佐敦的心結,同樣離不開權力。佐敦經常期望建立他心目中的最佳陣容。1987年選秀大會他心儀來自北卡的學弟,但克羅斯卻選擇了「眼鏡蛇」格蘭和交易換來的柏賓。1997年克羅斯企圖用柏賓換取選秀籤,從而得到麥基迪,結果觸怒了佐敦,用直接退役作威脅。

同年休賽期,克羅斯在全國媒體面前說了最著名的一句話:「單靠球員和教練贏不了總冠軍,但球隊可以。」一句話令克羅斯成為了球員球迷憎恨對象。10年後佐敦入選名人堂,也不忘重提舊事:「在球場上比賽的,始終是球員,不是管理層。」

「2哥」柏賓自然逃不過這場鬧劇,除經常身陷交易傳聞,身為「天下第二人」,年薪卻僅為令人尷尬的300萬美元……一切恩怨,隨着克羅斯在2017年逝世煙消雲散,當時佐敦、柏賓和積遜紛紛慰問、致敬。《最後一舞》怎樣描繪這位富爭議性人物,也讓觀眾期待。

小粉絲積遜希爾 變巨作大導

米高佐敦影響了無數球迷,《最後一舞》的導演積遜希爾也是其一。1986年4月20日,年僅9歲的希爾拿着父親的禮物——兩張「Air Jordan Show」的門票,來到波士頓花園,目睹當時的二年級生佐敦,在季後賽首輪作客塞爾特人狂轟63分,創下個人生涯季後賽得分新高。從此,深深迷上了「籃球之神」。

機緣巧合下,希爾獲得為偶像執導紀錄片的機會。拍攝超過10,000小時的影像,採訪過百社會名流,箇中困難可想而知。但希爾表示:「我不會視之為挑戰,我會稱之為特權。」在體壇幾乎完全停擺的刻下,他希望《最後一舞》能讓世界重溫佐敦如何突破困難,贏得第6個冠軍,「在黑暗時刻為人們帶來一點希望。」正如當初佐敦照亮他的生命一般。

文:許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