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珞僖跨越定型

田徑和其他運動不同,沒有一顆球、一塊球拍、一輛單車、一對拳套……糾結了很久,任何象徵性的東西,好像都與王珞僖及理工大學的紅磚牆格格不入。然而,這位在2018年青年奧運為香港田徑界創下「零的突破」的跨欄新星,當他背起漲滿的書包,手提電腦擱在臂彎,現身理大某教學樓時,猛然發現,王珞僖的學生身份,重量不比跨欄運動員為輕!

捨棄娛樂 要讀得又跑得

「陌生人聽見我玩田徑,第一印象就是讀不成書。」王珞僖聳聳肩說。跟黃種人不能跑類似,都是刻板印象作怪。討厭被定型,所以努力打破定型。沒有跟風找名師補習,倒是上網翻看偏門的應試攻略,加上一點小聰明,雖不夠分入讀物理治療,還是考上了第二志願醫療化驗。「以前聽說大學生活很『hea』,經常走堂,都是假的。」

同科同學「癲癲哋」,開學第一個星期已經駐紮圖書館。他不敢偷懶,就連理大和體院那趟車程,也硬擠出時間溫習。「見到別人叻,就要追,否則只會愈拋愈遠。讀書運動都一樣。」18歲的倔強顯而易見。

再擠也擠不出一天25小時,有些東西成為必要的取捨。「同學聚會都有下場,糖水、飲酒直落。」他耍手擰頭,連聲說不了不了。我問旁人有否微言,他尷尬笑笑:「其實挺掃興的,但沒辦法,隔天早上還要練跑,不可能玩通宵,而且晚睡肌肉容易受傷。所以,下次吧。」每次都說下次,這個下次大概很久才會兌現。迎新營、住宿、上莊,沒有參與更加理所當然。多姿多采的大學四年,王珞僖想了一會,結論是:「沒甚麼特別想試,讀書和跨欄便夠了。」

學會放鬆 全神貫注應戰

其實王珞僖與跨欄稱得上是「一見鍾情」,中三才起步,中四已打破學界B Grade 100米欄紀錄,「成績來得太快,快得招來妒忌。別人小學開始跨欄,跨了七、八年,卻沒我一年進步得多。」記者笑說是天賦差異,他不置可否,只說多得教練、時機和運氣。一星期五天,每次三小時的練習,「不辛苦」,簡簡單單三個字帶過。到底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永遠沒有答案。

「跑步佔據人生很大部分,不跑就會『囉囉攣』,失去目標。」話雖如此,即使穿上釘鞋,情緒依然跌宕起伏,圍繞同一件事打轉。「比賽前夕開始『淆底』,看着時鐘從11點,轉到凌晨4點,睡了2小時起床,最後差0.04秒破紀錄。」那是中五學界的遺憾。世少、世中這些大賽,期望更大壓力更大,要麼繃緊,甚至腳軟。他試過青奧選拔賽失準,難過得想要放棄,豈料故事峰迴路轉,亞洲田聯突然通知可以後補身份參賽,「從跌落谷底變成超級開心,立即恢復訓練。短短兩個月,改變不了技術和體能,但我學會放鬆,全神貫注去跑每場比賽。」

借鏡劉翔 克服體格差距

結果在青奧初賽和決賽(欄高91.4厘米),王珞僖跑出13.74秒和13.39秒摘銅,獲得香港田徑歷來首面青奧獎牌。「大家都說田徑是黑人的世界。他們肌肉發達,短跑的確很有優勢,但跨欄講求協調、靈活性,劉翔當年贏下世界冠軍,已經證明膚色、種族不是問題。」他頓了一頓,自嘲似地拋出一句:「身高才是。我幾乎是青奧最矮的選手,起跑八人並排,只有我凹進去。」不過上屆里約奧運跨欄的金牌得主,牙買加「欄王」麥里奧特同樣身高1米8,他半開玩笑地說:「可能我是下一個!」

從前感覺奧運很遠,但青奧獎牌原來也是遙不可及。「或許我和世界水平,並不相差很遠。或許用心做好一件事,就會得到回報。」沒有肯定的答案,只有信與不信。

圖/文︰許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