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回想自己由一個地區青苗教練,變成今天的港超聯教練,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在成為全職教練後,深深理解到其實在香港要靠足球維生,真的很困難,當中最矛盾的,是見到很多全職教練都不能夠將所有心思專注在一支球隊上。
為了生計,一個全職教練很多時都要兼教好幾隊球隊,如青苗、地區隊、校隊、學校興趣班、成人班等等。反觀自己擔任業餘教練時,因為有正職在身,只能執教一班青苗學員。我在打理生意以外的時間,基本上全副精神都放在同一班小球員身上,這樣使我對他們每人的個性、特質都瞭如指掌,因而造就了日後「小飛俠」的誕生。
這一點讓我想到日本的青訓系統跟香港的不一樣。日本足球青訓由學校開始,所有球員在小學起,就在校內由持有專業教練資格的導師指導。這些導師大多為校內教職員,日本足協有計劃地將教練培訓引入校園,讓這些導師按足協規範的訓練模式,跟學生在課後進行訓練。這種教練草根化做法,不單令中、小學的足球訓練提升至專業水平,也有效地運用了各方資源。學生的學習及課外足球訓練的時間更加協調,校內足球教練可專心訓練同一班球員,對發展當地足運的廣度和深度皆有裨益。
自己從事青訓的經歷,跟日本的模式有些重疊處,也許說明具備專業資格的「業餘教練」,在推動香港足球運動和青訓工作上,乃值得投資的一環。
香港飛馬主教練 李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