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起牛頭賣豬肉 長恨民以食為憂

「掛羊頭賣狗肉」可能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掛牛頭賣豬肉」。新年伊始,海峽兩岸都查獲不法商家以其他廉價肉類冒充牛肉出售、牟取暴利案件,也為本港食安問題敲響警鐘。

台北市衞生局針對肉乾、肉鬆、香腸、漢堡肉及貢丸等動物性成分進行專案調查,結果有三款產品驗出含成分標示以外的肉類。如在一款黑橋牌牛肉乾中,驗出了「豬成分」;在另外兩款漢堡肉餡中,驗出了「豬成分」及「雞成分」,與產品包裝上的成分說明不一樣。台北當局下令有關商家整改,並調查是否在製作過程中故意添加,若發現有標示不實、誇張等情況,可處以最高四百萬元台幣的罰款。

無獨有偶,內地日前也搗破一宗以豬肉、鴨肉冒充牛肉案件,甚至以令人惡心的老鼠肉冒充牛肉,方法是添加硝、牛肉精、胭脂紅等,使其外表看起來像「牛肉」,魚目混珠。還有人做嫁接手術,將豬肉縫合到牛腿上出售。由於造假手法高明,外表相似而味道也差不多,一般消費者難以分辨,只有專業機構才能靠儀器分析到,這就為不法分子偷樑換柱、以次充好創造了機會。

老實說,以低價肉冒充高價肉出售還不算最惡劣,起碼還叫做肉,最惡劣是用化學方法製造假食品,豬肉中沒有豬成分,牛肉中沒有牛成分,羊肉中沒有羊成分,雞蛋黃可以當乒乓球來打。冬天火鍋湯底更是冒牌貨充斥,只要用「一滴香」,一滴清水就可以變出不同的濃味湯底,比魔術還神奇。中國人雖然至今沒有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但在製造食品上的化學知識早已獨步全球。早前本報連環踢爆內地化學食品,如以香精、味精、色素調兌出來的化學豉油,以假亂真,嚴重傷害消費者的肝臟甚至可能致癌。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無良商家為賺錢不擇手段,甚麼傷天害理的事都幹得出來。近年兩岸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令人觸目驚心,而食品主要依賴進口的香港不可能獨善其身,只要兩岸出事,香港必定跟着出事,不知有多少市民受害。港府年前實施商品說明條例,理論上可以規管類似掛牛頭賣豬肉的無良行為,可惜由於當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疏於巡查檢測,再好的法律也是徒具空文。事實上,類似冒充事件在本港也曾發生,有馳名食店出售的牛肉丸中竟然沒有牛肉成分,暴露本港食安問題的冰山一角。

食品安全警鐘頻鳴,表面原因是中國人道德敗壞,為牟取暴利鋌而走險,實際上反映監管鬆懈,違法成本太低,尤其是官場腐敗為不法營商提供保護傘。而港府施政無能,食安中心、食環署等部門胡混度日,把關形同虛設,結果「民以食為天」變成了「民以食為憂」。

春節將至,這是市民辛苦一年、大快朵頤的時候,也是不法商家渾水摸魚大發不義之財的良機,港府豈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