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早前以疫苗資訊量太多為理由,本月初更改疫苗接種事故呈報機制,只公布與疫苗接種有潛在關聯的死亡個案,結果遭多名專家接連炮轟做法不透明,恐進一步削弱市民打針信心。事隔13日後當局又再「跪低」,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昨稱委員會將微調機制,可能每一至兩星期公布打針後14天內的出現嚴重副作用個案數字,列明是否與疫苗有關,但未必每個個案解釋。
孔繁毅指,委員會微調公布機制的原因,是因為現時的接種對象延伸至青少年,而且接種人數增多,專家不希望市民誤解,令人覺得委員會「很多事不講」,希望保持透明度。他又指,早前決定只公布與疫苗接種有潛在關連的嚴重個案,是因為不想有太多容易令市民混淆的訊息。
對於12歲至15歲青少年今天起可接種由內地及德國合研的復必泰疫苗。孔表示,一般的食物過敏,不構成青少年不宜打針的理由,但如果對兩款或以上藥物過敏,應先諮詢敏感科專家或醫管局的疫苗過敏安全診所。青少年接種復必泰疫苗後,副作用與成年人相若,但抗體水平會較成年人高1.8倍,亦可能會維持更長時間。他稱,有外國數據指每100萬人中有16人接種疫苗後出現輕微心肌炎,患者主要是健康的年輕男子,他們大部分會在一星期後近乎完全康復。
另外,一名22歲港大醫科生早前在接種第二劑復必泰疫苗4日後出現中風和面癱。孔表示,磁力共振檢查發現患者體內有先天不正常血管,與疫苗接種無關。他曾探訪該名學生,他有輕微面癱,口齒不清,但行動自如,康復進度亦良好。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公眾對疫苗接種安全仍存在不少憂慮,若港府只選擇性公布與疫苗有潛在關聯的嚴重或死亡個案,只會進一步令市民對疫苗產生畏懼,認為當局若能定期公布接種後的嚴重或死亡個案,再由專家就每宗個案清晰講解,才能釋除公眾的相關疑慮。
另外,前日有16人打疫苗後不適送院,當中3人留醫。至今共有約173萬人已打疫苗,當中119萬人更打齊兩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