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戰略轉變契機,是今秋該國總統訪華。中國的態度開放,不僅因過往烏克蘭幫助中國的軍工發展,更重要的是烏國的地緣戰略作用。烏克蘭總統怎樣與中國談判,現時未可預料,但在德國、俄羅斯「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完工之際,美國已不能反對,德、俄合作已成,美國勢孤,德、法聯手,美國再難主宰歐洲。此所以德、法已對烏克蘭施加壓力,要回到《明斯克協議》,用政治解決東部分裂的問題。
烏克蘭原先以為靠美國支持對抗俄羅斯,反而變成歐俄合作,美國退縮,烏國政府便不得改弦易轍了,直接與俄求和不易,改向中國求助,或許便可借中國之力,緩和與俄羅斯的矛盾。沒有歐美外力支持,烏克蘭是無可選擇。而求救於中國,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卻是該國脫困的最佳出路。
烏克蘭與俄羅斯和解,當可爭取俄國不把輸歐天然氣完全不經烏國,改用北溪管道,每年幾十億美元過道費還可留回多少,也可全力恢復與俄羅斯的貿易及交通,有利發展與中國「一帶一路」的合作,以此可吸引更多的中歐班列經烏克蘭往歐洲各國。去年開始,中歐班列已開行往烏克蘭基輔、敖德薩的班列。
中國去年取代俄羅斯成為烏克蘭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工業製品、烏克蘭的農產品,都成為推動兩國貿易和中歐班列的動力。兩國若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和投資協議,當可更帶動發展。一是與現時中歐班列大部分經波蘭的可作競爭;二是中國產品可在烏國加工裝配,一如白羅斯例子,方便在烏國出口歐洲及本銷,對勞動力過剩、開工不足的烏克蘭經濟有大裨益,也可推動烏西的農業發展,用中國投資整合烏東的原有工業生產基地。進口中國的工業製品可增加市場供應,平抑物價,減少從歐洲的高價進口。出口中國便與俄羅斯出口一起在中國市場替代來自美國、澳洲的進口。與中國合作,既減少與俄羅斯的矛盾,消除軍事壓力和支出,也有利於與烏東地區談判復合。而且推動工農業以至中轉服務業的發展,對全國恢復經濟有重大助力。
烏克蘭獨立30年,政變頻仍,社會民生與經濟一落千丈,民眾已然不滿,只是美國與國內新納粹主義勢力挾持,一直發展不了。借此契機,便可翻身。
中國與烏克蘭合作也可壓抑東歐的極右反共勢力的氣燄,北方抑制波羅的海小國,護衞白羅斯,西向促成烏克蘭與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中歐班列通道,也有助俄羅斯保黑海的控制權,作用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