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公屋建屋量出現「斷崖式」下跌,勢令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再延長!香港房屋委員會公布過去10年公營房屋實質建屋量,上年度公屋建屋量創自2011/2012年度以來的10年新低,僅建成6,261個單位;而公營房屋,包括公屋和資助出售單位,實質建屋量亦創9年新低,僅落成11,261個單位。有議員估計,政府興建公屋慢,可能令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突破6年。
房委會委員招國偉指,房委會早前預測2021/22年度公屋/綠置居建屋量為6,300個單位,與目前的實際建屋量相約。他估計,房委會覓地及改劃用地的時間未必年年一致,目前房委會預計2021/22年度的公屋/綠置居建屋量為22,600個單位,若計算平均數,連同上年度在內,公屋每年的平均建屋量約為萬餘個單位。惟他坦言,目前每年公屋落成量僅與新家庭申請者數量相約,換言之政府時刻都在「追落後」,認為需待2025年或之後公營房屋落成量有所增加,方能紓緩公屋輪候時間長的問題。
市民申請公屋的等候時間愈拖愈長,其等上樓的期間可能需租住劏房,但劏房的居住環境及租金至今仍未受政府規管,甚至有劏房業主向租客徵收額外水電費,令基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議員柯創盛表示,對上年度公屋落成量創10年新低感到不安及擔憂,他認為公營房屋落成量遠遜於市民需求,擔心公屋輪候時間很大機會突破6年,要求政府加快建屋,回應市民訴求。他又質疑政府最終能否如期達到《長遠房屋策略》訂立的目標。
房委會本月公布了最新公屋輪候冊數字,截至今年3月底,約有15.33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較上次公布升0.1年。翻查資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自於1999年3月底曾達到6年,換言之目前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是過去20多年來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