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事觀察:太空事業

中國太空事業抵達了新高度,隨着「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火星,中國人的足迹到了火星。這向全世界發出信號,中國在星際探索能力方面已經趕上美國,未來還將走得更遠,而筆者有一個夢想,就是香港人也能在2030年前參與月球探索工作。為此,我們的教育要培養更多太空專才,香港要更為積極地參與到國家太空事業中去。

今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5周年,自1956年從零起步以來,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歇,里程碑式的事件一個接一個。1970年中國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1999年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射,隨後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陸續順利發射升空。

2003年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2008年,中國第一次實現太空漫步。再到2021年,火星車「祝融號」從「天問一號」分離,成功着陸於火星地表,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在火星表面放下探測器的國家。在火星上着陸技術難度極高,此前只有美國成功將探測器送上火星地表。前蘇聯雖然在上世紀70年代實現過一次着陸,但是隨後就與探測器失去聯繫。起步較晚的中國,在短短時間已能追趕上美國的進度,未來一定會在航天事業上進一步超過美國,成為佔主導地位的航天大國。

中國的太空事業還將繼續前進,已經有3名航天員正在進行準備,預計將於6月份搭載「神舟十二號」進入太空站。

中國計劃在2022年前後完成太空站的構建,還會在2030年之前,在月球南極建設科研基地,隨着後期科研站規模的擴大,可以在月球上進行蓋房子、開採礦物,這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令人嚮往!這些最終能夠造福全人類。尤其是地球未來將面對資源短缺、溫室效應等問題,中國的太空事業可望為這些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筆者有一個夢想,希望香港人有機會在2030年之前參與月球基地探索工作,甚至可以登上月球,在中國太空事業中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為此,香港應培養更多專才支援國家太空事業。

事實上,香港的大學在參與國家航天計劃方面,已存在一些成果,例如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設計和開發相機指向系統,並已跟隨「嫦娥四號」奔月。香港完全有潛質提供更多太空人才,發展太空科技。港府亦要認清優勢,更加積極主動配合國家發展太空事業。終有一天,香港人登上月球將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