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皮膚濕凍作嘔頭暈慎防熱衰竭來襲

炎炎夏季將至,烈日當空下市民容易出現熱衰竭,感到頭暈、皮膚濕凍或疲累,嚴重時會演變成中暑,需送院治療,甚至可能死亡。醫生提醒,熱衰竭及中暑均為不可忽略的警號,市民如果因過熱而開始出現熱衰竭,可先到陰涼地方休息,更換較清爽衣物並補充水分,假如仍無改善就應召救護車入院求醫,切勿輕視。

急症科專科醫生林俊華表示,一般熱衰竭的早期病徵主要有皮膚濕凍、大量出汗、頭暈、感疲累及作嘔作悶等;若患者出現神志不清、不省人事、體溫高於攝氏40度、皮膚乾燥發紅等則已有中暑迹象,屬嚴重的熱傷害。

冰袋放頸有助降溫

熱衰竭可分為運動性及非運動性,運動性多指因運動,例如行山而發病;非運動性則通常出現於長者、兒童及長期病患者等人士,他們因為不能正常控制自己去補充水分而導致熱衰竭。林醫生特別提醒市民,部分藥物容易令熱衰竭出現,例如利尿藥物、抗組織胺藥物、抗膽鹼藥物、精神科藥物和心臟科藥物等;而酒精和咖啡因亦會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容易導致熱衰竭。

若市民出現以上熱衰竭徵狀,林醫生建議可將冰袋放於腋下、腹股溝、頸部或頭部來幫助散熱;或可利用噴壺噴濕身體,以蒸發方式幫助減低體溫;亦可把患者移到陰涼地方,減低太陽的直接照射,並用風扇來增加風力對流,助患者散熱。

患者中暑切勿餵水

若患者中暑並不省人事,則不可餵其喝水,而應盡量讓其側身,避免其口部分泌物阻塞氣道,並應盡快召救護車送院求醫。

林醫生提醒市民預防勝於治療,炎炎夏日下,做運動應量力而為,盡量避免於中午太陽猛烈時運動,衣服以清爽為主,切勿等口渴才補充水分,應多喝水和補充電解質,而長者、長期病患者、兒童和戶外工作等高危人士更應多加注意。記者 梁皓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