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昨日約有6,200名考生應考。考試及評核局去年公布,中史科卷一的必答題改為選答,望在疫情下減輕考生壓力。有考生表示,因相關安排而調整溫習策略,例如集中溫習古代史,開考後發現「貼中」部分課題,並認為今年部分題目比較直接,只須根據資料就能回答,望可取得佳績。
中史卷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甲、乙兩部各設一題,考生只需選答一題,第二部分甲、乙部各設3題共6題,考生自由選答兩題。今年卷一第一部分涉及安史之亂、國共合作等,第二部分有戰國及秦朝、北魏孝文帝、洋務運動、中國及蘇聯關係等。卷二設6個單元,每個單元各設3題,考生可在一單元選答兩題,今年則考核包括五四運動、運動期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原因及王安石變法等等。
在九龍塘一間中學應考的黎同學表示,溫習時與同學有策略地集中溫習古代史,並「貼中」了周朝、王莽和安史之亂等,加上她自己較熟悉古代史,對現代史缺乏興趣,期望該科最理想可考獲5分。中史科是她應考的最後一科,考完心情感輕鬆,會與同學吃飯慶祝。
同於該校應考的簡同學認為,今年的題目比較直白,不少題目都是根據資料回答,估計可能是因為與疫情停課有關,加上面授課時間比較短,故出題較淺,但認為限制了發揮。
資深中史科教師陳仁啟認為以往中史科卷一為必答題,考生需回答古代及近現代史的題目,但因今年轉為選答,考生可以集中溫習某一部分,可減輕壓力,但變相無法全面考核考生對知識的掌握。
陳續指,近年試卷考核意見題已較少,而填充、說明、選擇題較多,今年有不少題目由以往的一題佔25分,變成拆為多個各佔幾分的小題,問得更為深入,考生須熟讀才能得分,他形容今年的試卷屬「四平八隱」。他續指,若往後出題上愈來愈少意見題,會令考生認為背誦就能應付,變成填鴨式教育。至於今年卷一最後一題出現的多項選擇題題型,陳指出是多年前的會考或初中才有的題型,在中學文憑試而言屬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