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札記:見財起貪

中美爭鬥,一般認為是「全球一哥」之爭,近10年中國在經濟、貿易、科技、軍事方面都逐步追上美國。但看來,「一哥」只是外表,背後對美國在全球各方面有着實質的重要性。例如,多了一個強悍的中國,美國實質利益如美元、貿易、金融都會有負面變化。又如二戰以來以美國為中心所建立的「普世價值」和「世界規範」,都會被衝擊,最後是用「華盛頓共識」還是「北京共識」?若「華盛頓共識」被放棄,無疑是把美國推下深淵。最後是美國的「強」保不住,那就連由美國一手建立的聯合國這個世界組織也雙手奉上。大家不妨看看美國這10年來針對中國的策略。

二戰以來,美國在亞太區建立以華盛頓為中心,而經濟和安全兩方面都是依賴美國,成為兩大支柱,美國並藉此力量圍堵蘇聯和中國。這個美國建立的亞太雙邊同盟,包括美國與日本、南韓、菲律賓、泰國、澳洲、新西蘭、台灣等,亞太區一段長時間保持相對的穩定。第一個轉捩點是美國為了打倒蘇聯,期望拉攏中國加入以美國為首的陣營,1979年中美建交,美國在台灣撤軍,美台正式關係結束。而上世紀80年代新西蘭因為核動力艦艇的進入問題,與美國有極大分歧。到90年代,菲律賓通過不允許美國駐軍蘇碧灣基地,泰國拒絕美國在境內部署軍隊和永久基地。而美國本來是這批盟友的最大貿易夥伴,現在全轉到中國去。中國不但搶走了美國在亞太的貿易利益,也搶走部分美國區內盟友。

第二個轉捩點是2011年11月奧巴馬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提出「轉向亞洲」,之後時任國務卿希拉妮亦不時提出「重返亞太」。2012年6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要在2020年把六成美國艦隊轉到太平洋。但由於中東有大大小小的戰役以及追擊拉登,到2015年,奧巴馬說「沒有運作好重返亞太的策略」。

由於近10年亞洲經貿發展快速,經濟亦具持續增長能力,這個狀況,美國當然不會放棄,冀能全面主控亞太地區軍事態勢,從而擴大美國對亞太區貿易,藉此提振美國國內經濟,得以分享亞太區的經濟成果。

中美鬥爭,可以說是全方位、全天候。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區,同時亦曾150多年由英國管治,西方國家在香港有着千絲萬縷的人物脈絡、工商業利益,以至意識形態主導。回歸後,英國把香港交予美國,接手在香港監視內地。在兩大巨人腳下,香港仍有角色,仍能發展;若中美大打出手,香港將會成為犧牲品。(明日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