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過去兩年接連爆發反修例示威及新冠肺炎,社會動盪不安,打工仔飯碗難保,大學生就業更見困難。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表示,15至24歲青年的失業人數高達3.55萬人,當中約一萬人是應屆畢業生,即幾乎每3個失業青年便有一人是畢業生。青年失業情況嚴重,惟去年一個科技界的職業博覽收到7萬份履歷表,卻僅聘得200人,出現「有工冇人做,有人冇工做」的現象。業界人士認為或因大學培訓的人才,與實際所需出現落差;有議員批評港府培育科技人才方面落後,加上不少大學生曾支持黑暴亂港,令企業拒聘近年畢業的大學生,加劇求職困難,建議當局加強職業教育。
張建宗昨於網誌指出,最新失業率飆至7.2%,是2004年以來最高,當中應屆畢業生因缺乏工作經驗及資歷尚淺,在現時的經濟環境較難覓得工作,認為只要香港疫情受控,經濟活動便有望進一步恢復動力,有助紓緩勞工市場壓力。
他續指,為紓緩失業情況,當局較早前已在防疫抗疫基金預留66億元,兩年內創造約3萬個有時限職位;並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再開設約3萬個有時限職位。截至上月底,當局已開設約3.1萬個職位,當中逾1.8萬個已入職,其餘約1.3萬個職位的招聘工作亦已展開或將於短期內展開。他又指,已創造的職位中,約一萬個是特別為應屆畢業生和青年人而設。
青年失業嚴重,惟港府推動科研成效不彰,加上近兩年暴疫重挫經濟,不少港人移民他鄉,加劇人才流失問題。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在電台節目指出,港府有為相關廠家提供金錢資助,科技園公司亦會以低於市值價錢向廠家提供用地,建造先進製造或數據製造中心等,惟本港過去20年均較缺乏科技人才,形容人才有少許「挖空」。
黃續指,科技園去年曾舉辦網上職業博覽,多間公司共提供1,100個職位,共收到7萬份履歷表,最終卻只聘得200人,或因公司需要聘請的人才,與大學培訓的人才出現落差。他又提到,以往工業佔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達20%以上,現僅佔百分之一點幾,認為本港未來需要以科技推動「再工業化」,如發展自動化工業等,可令產業更多元化。
議員葛珮帆指出,本港畢業生求職困難,除經濟下行外,亦關乎2019年反修例事件,不少大學生支持黑暴亂港所致。她解釋,事件影響本地大學生形象,有企業老闆曾表明拒絕聘用「呢幾年(畢業)的大學生」,因擔心他們性情較為偏激。她認為,並非所有大學生均支持違法行為,情況令人憂慮,惟重建信心需一定時間。
對於本港科技人才不足,身兼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委員的葛批評,港府培育科技人才緩慢兼落後。她解釋,內地的部分城市已把人工智能及編程等內容,放至中學課程;不少國家亦設有職業教育,學生可及早進行生涯規劃並到企業實習,畢業後較易求職,但本港普遍視大學為更優越的出路,看輕職業教育,導致本地科研等專才不足,促當局加強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