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2019年發生連串反修例衝突後,個別法官和裁判官的判決及判決理由惹起社會爭議,甚至遭集體投訴,司法機構因此採用新措施,在收到大量關於某宗案件的相同或類似投訴後,會透過網頁公布投訴要點和調查結果。據目前公布的資料,被大量投訴除了法官郭偉健外,還有裁判官何俊堯、水佳麗和鄭紀航等,但大部分的投訴結果都被裁定不成立。
現時為高院排期法官的何俊堯,在出任裁判官期間,曾審理多宗反修例示威案,除判被告無罪外,也曾對警方證人作出具爭議的評價,又曾形容3名被控在立法會會議廳不遵守秩序的前香港眾志成員是「社會棟樑」,勸他們要保留「有用之軀」。有市民就其中8宗案件作投訴,總裁判官考慮後,認為其中6宗並不成立,另外兩宗則因司法程序未完結而暫緩處理。
裁判官水佳麗在判處一名承認擲汽油彈的15歲少年,讚稱他「滿腔熱誠」,是「優秀嘅細路」,輕判他18個月感化令。上訴庭其後裁定她原則上犯錯及判刑過輕,改判該少年入勞教中心。不過,針對她的投訴,總裁判官雖指她對該少年的評價雖有失中肯,但裁定投訴不成立。
另外,裁判官鄭紀航曾經形容刺傷「長毛」梁國雄的男子「熱愛社會」,也遭投訴。總裁判官認為鄭官無對該男子作出讚揚或鼓勵,亦無偏頗或表達政見,投訴並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