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交流互動或可紓緩中港矛盾,理工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本地大學生參與短期內地學習體驗後,改變了他們對內地的看法與態度,對中國公民及中華民族一員的身份認同亦有提升,反映對本港青年提供短期內地交流是十分重要。研究又指,學生的港人身份認同在參與學習體驗前後均是最高,認為內地學習體驗並不影響學生本身的身份認同。
研究團隊在2019年1月至9月期間,就21個為期1至8周的內地學習體驗,包括文化交流團、暑期課程及服務學習項目,以網上問卷及訪談形式訪問380名本地大學生,當中逾60%從未在內地生活。學生在項目開始前及完成後,需填寫調查問卷,回應關於跨文化能力、對中國內地及內地人看法、國民身份、以及對國家認同的問題。
研究發現,學生到內地參與體驗後,其跨文化溝通意識顯著提高,對中國內地及內地人的態度和看法亦變得更積極和正面。研究又指,學生對於4種不同身份的認同強度,包括香港人、中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以及中華民族一員,均顯著提升。
負責研究的理大暫任副校長(研究及創新)石丹理指,原計劃邀請800名學生參與研究,惟研究部分時段遇上去年的社會運動,有內地交流活動被取消,加上有學生拒絕接受訪問,最終僅380名學生參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