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疫情下應盡量使用電子支付,惟本港相關發展落後。相較手機支付比例佔近八成的內地,本港大部分店舖仍依賴現金作為主要付款方式,部分同時提供八達通和信用卡支付,而即使設有手機支付使用率仍偏低。
金融管理局2019年11月讓市民透過掃描帳單上的二維碼,以銀行流動應用程式及電子錢包繳交稅項、差餉及水費。但根據政府數字,2019至2020年度,在接受電子付款的政府服務中,電子繳費佔全部個案只有約13%。本報早前亦到各個提供手機支付的地點觀察,不論小巴、的士、超市抑或食肆,使用率都不高,部分人使用時未熟習支付方法,交易時間較長。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與內地主要使用手機上網的習慣不同,香港與外國均由電腦發展互聯網,綁定手機支付的起步較慢。金管局前年才推出「轉數快」推動電子錢包,惟部分人對網絡安全存疑,加上不少商戶因交易額不高,行政費和稅務問題而卻步等,致在港發展緩慢。他指,疫情迫使不少街市檔主和茶餐廳加入電子支付行列,他認為長遠政府需增加資助和宣傳教育,鼓勵市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