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一包的腹膜透析液,一次又一次從導管中注入腹腔,每日3至4次,每次4至6小時,這是部分末期腎衰竭病人每天都要面對的治療。他們周而復始地透過家居洗腎來維持生命,為的就是等待一個機會,一個接受腎臟移植、重獲新生、回到家人身邊的機會。飽受煎熬的病人及他們的家人、一顆顆焦急的心,又有誰願意伸出援手?
根據衞生署數字,2020年上半年有2,255位病人正輪候腎臟移植,而成功由遺體捐贈的個案只有24宗。究竟問題出在哪裏?香港人在器官捐贈的議題上,是缺乏認知,還是缺乏動力?香港中文大學2019年的調查發現,30%受訪者願意去世後捐出器官,但當中有66%人未有實際登記,其原因包括未下決心、忙碌和疏懶。推算下來,全港有約200萬人願意捐贈卻因缺乏動力而未有登記。
作為醫生,無數的生命曾在身邊流走過,每次遇到合適的器官捐贈者,很多時卻因為生前未有進行登記,以致未能完成助人意願。即使已登記器官捐贈,但如果生前未有向家人表達意願,亦令醫生在索取家人同意時困難重重。
儘管多次的失望,但醫生仍每每努力嘗試,因為只要有一個合適捐贈者,便有機會捐贈多個器官或組織,拯救多個無助的家庭!醫護人員努力守護,希望大眾亦能多行一步,花數分鐘上網登記器官捐贈。急需器官的病人及其家人也有可能是你身邊認識的人,請及早登記器官捐贈,讓他們多個希望重獲新生。
香港移植學會會董成員
張源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