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要做到室內冬暖夏涼,難免耗用唔少能源。不過環保建築師、傑青葉頌文就指,早前完成翻新工程嘅零碳天地園區就引入咗多項創新科技,當中包括以組裝合成技術設置雨水空調系統,妥善運用地下雨水以維持室內舒適溫度,同埋達到因地制宜、物盡其用嘅目標喎。
葉頌文日前出席建造業議會「築月2020」開幕禮。佢就話隨住園區啟用多年,活動種類及參與人數逐漸增加,令園區對冷氣嘅需求亦相應提高,所以要諗方法用低碳技術供應冷氣。咁究竟要點樣利用地下雨水製冷、供暖呢?葉頌文就話依家園區嘅地下藏有一條30米長嘅地下雨水管,貫穿整個零碳天地,由於收集到嘅雨水長年穩定處於攝氏20度左右,所以夏天嗰陣可以抽出嚟製冷,以供應多功能活動室嘅冷氣之用,而呢個溫度去到冬天,亦有供暖效果。
葉又話,今次園區翻新後亦安裝咗空氣淨化太陽能透光發電板,除咗可以吸收太陽產生再生能源外,有關裝置亦採用咗納米技術,同時可以做到空氣淨化功能。佢仲話香港係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後,第二個亞洲地區使用有關技術。在場嘅零碳天地管理委員會主席莊堅烈聽完之後,就話自己成日喺個園區入面游走,都唔知原來涉及咗咁多科技元素。
講到減碳,亦要平衡環境生態,當中城市園境設計佔重要一環。莊堅烈話一般人對園境設計概念都係整靚啲花草樹木,佢就好奇建築署呢方面會唔會應用新技術。建築署園境師梁秀怡就話,佢哋依家除咗注意植物配搭,亦都注重樹木根部發展,所以佢哋會喺地底設置支架結構,讓路面行車、行人帶嚟嘅負荷轉移到支架上,令支架間嘅泥土唔使壓得太實,咁植物根部就可以吸收足夠嘅水分及養分健康發展喎。
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