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今年六月運用土地基金向國泰航空投資二百七十三億港元,包括一百九十五億港元的優先股及七十八億港元的過渡貸款救亡,國泰不參加新一輪保就業計劃,方便大幅裁員,議員批評國泰若拒絕政府支援,然後選擇裁員尚且「冇咁嚴重」,但現時可謂過橋抽板,漠視過萬個家庭生計。學者亦炮轟國泰毫無社會責任,令市民失望。
據政府與國泰有關投資協議,政府可委派兩名觀察員進入國泰航空集團董事局,直至國泰向政府全數清還已提取的貸款及相關利息,以及從政府贖回所有優先股為止。
曾任國泰機師的立法會議員譚文豪批評,政府當初選擇注資國泰,就是希望能夠保住航權,待經濟好轉後可保持競爭力繼續營運,亦希望可以減低裁員潮出現的可能,惟國泰的決定完全辜負了政府及廣大市民的期望,做法「好有問題」。他又批評,政府兩名觀察員進入國泰董事局,但對事情全無幫助,「完全睇唔到」有何作用。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指,國泰毫無企業責任,得到政府投資又領取補貼後,依然選擇裁員可謂是「割禾青」。他續指,即使第一期保就業協議只規定六至八月不可解僱員工,現時十月先炒人,惟政府注資後亦算是股東之一,國泰「無違規但無道義」。他擔心會立下壞先例,其他企業會「有樣學樣」。他又指,其他航空公司同樣面臨困境,但無政府出手解救,感覺對這些公司「不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