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途上,有三衰六旺,福禍相隨,枯榮互替,早晚難免碰到了大的衝擊,面對大災難病痛,甚至死亡在即,都是一個痛苦困難的過程。
在失落絕望裏,一個人無奈無助的,最後還是要靠自己克服情緒與恐懼,其中的心路歷程,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大禍臨頭,第一個反應是:「否認」,「這不是我!」,「弄錯了吧!」,「不是我的錯!」
世界變得毫無意義。生活也沒有甚麼意思。我們處於震驚和否認一切的狀態。我們麻木了。我們想知道如何繼續下去,甚至問為甚麼我們還應該繼續下去。我們試圖找到一種方法來簡單地度過每一天。否認和震驚有助於我們緩和悲傷的情緒。否認有恩典。當我們開始接受了打擊的現實並開始問自己這問題時,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開始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憤怒」是悲愴自療過程的必要階段。即使看起來無休止,也要感到憤怒。憤怒之下還有許多其他情緒,而憤怒,就是我們最習慣於處理的情緒。事實是,憤怒是沒有止境的。它不僅可以延及我們的朋友、醫生、家人,我們自己和所愛的人,而且可以擴展到上帝。我們可能會問:「上帝在哪裏?」憤怒之下是痛苦,這是深層次的痛苦。感到荒涼和被拋棄是很自然的。憤怒是力量,可以作為錨點,一個出氣的物件。起初,悲傷的感覺就像在海上迷路:沒有任何聯繫目的。然後,我們會對某人或機構生氣,也許是一個從不相識的人,也許是一個不在身邊的人,也許是一個因為我們所失去的人或令我們身陷困境的人。憤怒變成了公海的橋樑,是我們與現實之間的紐帶。通過憤怒的力量建立的聯繫總比沒有好。憤怒只是懷戀所失去的強烈程度的另一個指示。
跟着下來的就是「討價還價」了。為着挽回或保留面臨將失去的一切,如可以幸免的話,我們會願意做任何事情。 我們討價還價,「只要能讓我再活下去,我再也不會做這樣的事……」虧本之後,討價還價可能會採取暫時休戰的形式。 「如果我將餘生奉獻給他人,該怎麼辦?那我可以回到過去嗎?」我們迷失在「如果……」或「如果……」的迷宮中。我們希望生活回到以前的一樣。我們希望能夠更快的阻止事故的發生……如果只是,如果只是,如果僅僅是。內疚常是討價還價的伴侶。 「如果……」的假設只會導致我們發現自己的錯誤缺點,如果我們可以從頭再來的話,我們一定竭盡所能避免落於如此的下場。
沮喪討價還價後,我們的注意力完全移到了現在。空虛的情緒出現,悲傷進入我們痛苦現實的更深層次,遠遠的比我們想像的更深。這個令人沮喪的階段似乎將永遠持續下去。重要的是要了解這「抑鬱」是對巨大人生中的打擊和損害的一種適當回應。我們從生活中退縮,陷入濃重的悲傷之霧中,想知道也許獨自一人活下去是否還有意義?為甚麼還要繼續呢?
生不如死,死不如生。
人生就是出入於生死之間的一回事!
何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