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地作福利用途7年僅5項目完工 議員斥政府「講就天下無敵」

【本報訊】香港面臨人口高齡化,惟安老及復康服務供不應求。港府早於二○一三年推出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鼓勵非政府機構透過擴建、重建或新發展,提供或增加相關福利設施。事隔近七年,計劃獲批的五十個項目至今僅五個項目完工並投入服務。多名議員批評計劃進展緩慢,「政府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勞工及福利局解釋,因重建涉及不同程序,處理需時。

勞福局的文件顯示,首期計劃在一三年十一月截止申請,共收到六十三個建議項目,當中十三個項目因用地限制等原因,難以繼續推展而被剔除。截至今年三月,有五個項目已完工並投入服務,有一項已進入建設階段。其餘則正進入工程前的詳細設計或研究階段、處於技術可行性研究階段等。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昨日召開會議,議員田北辰指,計劃在七年間僅完成一成項目,「以為我眼花」,質疑進展過慢。議員郭家麒批評,整體項目原本可提供九千個安老服務名額及八千個復康名額,惟市民現時只能望梅止渴,料計劃完成日期遙遙無期。另一議員柯創盛亦狠批情況令人失望,「政府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形容當局稱希望盡快增加名額,惟計劃卻「開倒車」。

勞福局:重建涉不同程序需時處理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解釋,由於首期計劃的項目需在現有土地重建,涉及更改規劃及土地用途,需時五至七年,亦要地區諮詢,部分項目重建時更遇到樹木及古蹟問題,要由不同政府部門及局方跟進,需時處理。

他承認,落實剔除十三個項目時「拖拖拉拉」,因社署需時與機構商討,其他政府部門向機構提出意見後,亦要等待對方回應及進一步研究,有機構更花長達六年時間仍未決定是否落實項目。他又透露,政府提出用二百億元購置物業,用作社福用途一事,冀立法會財委會可在休會前通過撥款,料三年內可完成購置所需物業,又明言不會為物業選址安排地區諮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